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太平天国自“永安建制”封王到最后天京覆灭,共封了多名王爵,这些王都是有等级的,不同的等级做不同的事情,低等级的王受制于高等级的王。
太平天国的封王制度其实是一种*治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定都天京之前,王爵分封制度很好的凝聚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为定都天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封王制度古来有之,但真正能够把封王制度发挥到极致的其实是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打下永安后,进行了权力重组,由于太平天国是以宗教信仰为核心进行阶层统治,就不适用于世俗官衔来进行组织建设。
洪秀全创新性的使用了“封王”制度,王爵的使用不但加强了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凝聚力,更是对底层信众进行了一次权力蛋糕的“期权分配”。
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只封了五个王,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翼王石达开。这五大王名义上受制于天王洪秀全的,但是这五大王又有另外一个身份:左辅正*师东王(杨秀清)、右弼又正*师西王(萧朝贵)、前导副*师南王(冯云山)、后护又副*师北王(韦昌辉)、左*主将翼王石达开。
杨秀清和萧朝贵都是“正*师王”,其他三人都是“副*师王”。副*师王受制于正*事王,此时王爵的地位等级就出现了。杨秀清和萧朝贵属于正*师王,节制诸王,是一等王,其他的副*事王为二等王。
前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就这几个王把持局面,东征西讨,而后的比如李开芳、胡一晃、秦日纲等王都是属于二等王,都是受制于两位正*师王杨秀清和萧朝贵,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人都有宗教身份,杨秀清可以“天父下凡”,萧朝贵可以“天兄附体”,他们两人随时可以通过“跳大神”的手段来影响、左右洪秀全。
那么太平天国的组织管理用什么来实现呢,就是通过“王”来管理,洪秀全是宗教领袖,不参与具体世俗管理事务,世俗权力都交给了两位正*师王杨秀清和萧朝贵。永安建制没多久,萧朝贵战死了,于是太平天国的所有世俗权力就落到了杨秀清手中。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此时的太平天国的王爵还不算太多,都是些*中悍将,全凭*功取得,比如后来的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等,他们在对抗清廷围剿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所有的权力依然在东王杨秀清手中掌握着。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发生了巨变。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杨秀清被洪秀全杀了,整个太平天国在权力结构上失去了平衡,节制诸王的正*师王没有了,至于天王洪秀全,他已经退居幕后十几年,完全掌控不了局面。为了凝聚人心,控制局势,大肆封王。
太平天国后期的王那是满天飞,别说有*功,只要有关系,就能混个王当当,当然,这类王都算为“列王”,有名无实,就算有点权,无非是*中带了一彪人马基本就是王了。
大肆封王的结果就是诸王不受节制,逐渐形成了地方割据形式,连当时太平天国的顶梁柱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都成了地方*阀,连洪秀全都要出面好言好语哄着。
从太平天国自爆发到灭亡,封王制度一直贯穿始终,前期的慎封少封,有助于团队领导,有助于*事指挥;而后期的大肆封王就是彻底的破罐破摔,大家过过当王的瘾,尽力的把大家都绑在那架即将颠覆的战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