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96之外,你还会生活吗五本书给你生活的 [复制链接]

1#
有人将打工人的睡眠时间称为“四段式”——深夜下班后,回到家倒头就睡;凌晨起床洗漱后,通勤路上闭眼小睡;结束一天工作后,在回家的车上说睡就睡;好容易得来的周末时光,躺在床上昏昏沉睡。当然,很多人没有四段式睡眠的时间,他们被绩效追着跑,完不成的用接着完。在这种严苛的工作时间之下,长时间的消耗让打工人们身心俱疲,而比身体先垮掉的是心理。打工人们有太多无法拒绝的理由,能给心理充电的只有生活,每天用半个小时回归生活,用烟火气给心灵以安慰,让身体得一片净土。这份书单包含了许多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与物有关,但不仅仅与物有关,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01做手工——让生活慢下来

说到慢生活,没有比工匠们更“慢”的了,就拿日本的正蓝冷染来说,所需的染料要用一种名叫蓝草的植物来制作,才能保持其纯天然的特点。手艺传承人千叶女士不在蓝师那里买现成的染料,坚持自己种植蓝草。与大多数植物一样,蓝草也要经历播种、移苗、收割的过程,用时大约6个月。之后的3个月时间晾干、贮藏,第二年1月份将其取出,用冷水冲洗干净,夹到稻草和席子之间充分发酵。4月份,有黏土般质感的的蓝草会被石臼和杵捣成膏状,再团成一个个丸子。至此,染料才算制作完成。这些丸子不能直接染布,还需和橡树的木灰按比例调配成染液。一般的工坊会将染液用火加热,发酵而成的染液可以保存一年。千叶女士不用这种速成法,她要等到6月份气温升高时,让染料自然发酵。这么一来,染布的时间就只有6月初到7月初的一个月时间。因为发酵的程度不同,每次染出来的颜色也会不同。如果当年的气温不能将染料成功发酵,千叶女士就不会染布,勉强染出来也只会浪费布匹,她们尊重自然的力量,在等待中与自然融合。千叶女士与正蓝冷染的故事被日本编辑美帆收录在《造物的温度》里,像这样的故事书中还有45个,它们是美帆用5年的时间走访日本各地工艺制作现场后记录下来的,我们可通过这些工艺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手艺传承的故事,探寻匠人精神的背后的未知世界。尽管时代发展、技术更迭,让他们制作的工艺品的观赏价值超越了使用价值,了解他们的故事依然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该用什么态度生活。

02做衣服——跳出亦步亦趋

《做衣服》是山本耀司的回忆录,全书很短,却完整呈现了他的成长、奋斗史。山本耀司大学考入庆应义塾法学部,进入名校后他认为孝道已尽,便开始考虑“不想成为任何人”。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当职员非他所愿,从小喜欢绘画的他开始学习裁剪、设计,年成立“Y’s”公司。山本耀司从始至终就没想过贴合潮流,他在紧身服装统治日本的时代做宽松款,让模特穿平底鞋在高跟鞋“林立”的巴黎时装周T台上走秀,在看重衣服正面效果的审美方式中坚决从背部做起……当年进入巴黎时装周时,山本耀司遭受了许多抨击,法国报纸《费加罗》有报道评价他的作品:“像遭遇了炸弹爆炸一般破败颓废的服装,让你似乎看到了世界末日”。而当他的作品被时装界接受,他本人被赋予大师的称号时,他一转身去做了十多年音乐,作词、作曲、出CD、开演唱会,忙的不亦乐乎。在《做衣服》中,山本耀司坦诚地说,“做衣服需要无限度地抛却道德感,甚至接近不道德。老实本分的人,很难做出让人怦然心动的衣服。”简单地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怕与众不同,想做的事立刻就做,人生少留遗憾。

03制陶喝茶——留出思考的时间

董全斌在北京做了十多年工艺设计工作,年毅然抛弃了这份工作和积攒多年人脉,举家搬往景德镇,专心制陶。来到景德镇后,他从对陶一窍不通到全年烧多窑,一年做完了别人十年的工作量。董全斌每天的作息很固定,上午到工作室看书,写下种种感想(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回头翻看,划掉不满意的,一本笔记最后可能只剩下几行)。下午则专心制陶。《一人饮》是董全斌的书,他将自己对自然、时间的思考记录在里面;分享自己泡茶的经验,大到茶壶、烧水器的选择,小到水与茶的比例、水对茶汤滋味的影响都细细记下;书中还有制陶的工具、步骤,以及他对自己作品的阐释。一人饮是一种生活方式,董全斌采访了许多制作器物的陶艺家,了解他们的喝茶方式和制陶时的所思所想,一人饮的茶会也已经做了五场。他认为,喝茶不是目的,目的是“借由茶而自省”,把喝茶所用的器物减到最少,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心底澄明,思考起来会更接近本质,更能追问生活,你到底想要什么。

04做美食——碗盘里的生活乐趣

多少人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吃饭,潦草填饱肚子继续埋头工作,无所谓吃的是什么。高山直美用照片记录下了5年1月6日到6年1月7日的每一餐饭,并将它们整理成书,这就是《每一天都要好好吃饭》。高山直美被称作日本女性皆心向往之的料理家,她曾经是餐厅主厨,后来成为专职料理家,还写散文、上电视节目、出书,你能想象她此时已经63岁了吗?看这本书更像在看一个人的朋友圈,书页右侧还有一则短短的笔记,大多记录的是当天的工作——开会、拍摄、采访、出差、校稿,也会记下天气、生病、做家务、与朋友的聚会。书的主角当然是一张张记录饭食的照片,高山直美会标注每一张图片中的食物名称,味道不错的饭菜还会写下做法。她不会冷冰冰地写下“盐一勺、醋两克”这种枯燥的文字,而是以手绘的方式更直观地展现制作过程,如果有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照着她的食谱做,也是不错的选择。某天,高山直美和丈夫吃了咖喱饭、日本芜菁和莴苣色拉、蒸土豆块、烤鳕鱼子、三色饭团便当、草莓鲜奶油蛋糕后,她在图上嗔怪自己“今天似乎有点吃太多了”。还有一些夫妻甜蜜现场:拍摄晚饭照片时,丈夫对饭菜说“来,笑一个”,高山忍俊不禁;丈夫看到高山没有做晚餐,他一点没抱怨,自己煮了面吃,连碗也一起洗干净了。每顿饭都拍照片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照片有拍糊了的时候、有没拍的时候、也有吃了一半才想起来拍照的时候,可是不管怎样,暂时放下工作认真对待每一餐,与身边的人边吃边聊,满足感会一点一点积攒起来。

05种植物——努力做有兴趣爱好的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写过一本名叫《园圃之乐》的书,记录了自己装饰花园、与花园相伴的日常,书中写道,“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在清晨早早地就起床,直到夜晚才回到家,弹钢琴、拉提琴、洗澡,忙忙碌碌。大部分人不论是老板还是雇员,要做的事情都多得让人发疯”。赫尔曼·黑塞的话让韩国都市生活研究所项目组的成员深有同感,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也没有比黑塞写下那段话的20世纪初更轻松,所以,他们采访了12位知名都市植物收藏家,编成《植物收藏家》一书,以求人们在这个过着反自然的生活里,回归人类本性,找回生活初心。接受采访的12个人中,有园艺家、植物微型画画家这种从事与植物有关工作的人;有在餐厅中开辟花园,将自己的工作与植物关联起来的人,还有把养植物当成解压方式,在都市里辛苦工作的人。不论植物在这些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毫无异议的是,在栽种、浇水、松土、施肥的过程中,他们都获得了内心的满足与放松,听着他们的叙述,感受生命影响生命的神奇。《植物收藏家》中还有11节植物小课堂,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了解植物:如何制作多肉植物玻璃花园、用香草和青蒜制作青蒜酱、有关植物的书籍推荐、干花的制作步骤、闻名全球的十大花园简介……如果你也想养植物,书中还按香草、净化空气的植物、多肉植物、观叶植物这些类别,推荐了一些小白易上手的植物。生活是什么?上面介绍的五本书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别人的答案,或许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找到自己的答案。毕竟,生活不只,还有诗和远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