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没有蛋糕的生日是不完整的,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过生日就一定要吃蛋糕,插蜡烛去唱生日歌呢?过生日这个点子目前最早可以推到古埃及时代,大约公元前年时的人们会在法老加冕日欢庆,之所以不选择法老的出生日,是因为人们相信加冕,也就是法老神化的日子,这个日子尤其值得纪念。
生日蛋糕
随后,这一习俗乘着地中海的商船来到了古希腊,不过希腊人可不会给什么睡在金字塔底的人过生日,他们的神来自天上,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希腊人会将甜品送到阿尔忒弥斯女神的神庙里面,以示庆祝,甜品还特地做成了圆形的样子,用来象征满月。既然是满月,怎么可以没有月光呢,于是爱较真的希腊人在上面插上了一圈蜡烛。
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雕像
希腊衰落后,身为头号粉丝的罗马人自然接起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过生日也不例外。不过之前只有神才能过生日,这一次罗马人干脆给凡人也过起了生日。政府设立了公共假日来庆祝名人的生日,人们也开始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庆祝生日,过50岁生日的人还会受到政府送来的一个由小麦粉,橄榄油和磨碎的奶酪制成的特殊的蛋糕,不过这一切都不包括女人和小孩。
罗马衰落后,基督教充当了维系各地人们的精神纽带,开始时的几个世纪过生日并不受教徒们的欢迎,因为他们并不认为一个早已被定罪的灵魂的出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理由。
有鲜花装饰的生日蛋糕
直到约公元40世纪,耶稣的生日被批准用来庆祝,也就是圣诞节的日子,从那以后,庆祝普通人的生日再次流行起来。到了中世纪的德国过生日的环节开始变得和现在很相似了,不过当时的蛋糕比现在粗糙得多,只是一个看起来更像面包的东西。他们将这种对小孩生日的庆祝活动称为kinderfeste,在早上小朋友会收到一个蛋糕,上面点着蜡烛,蜡烛的数量是他的年龄加1。
插有蜡烛的生日蛋糕
到了17世纪,生日蛋糕有了更丰富的细节,上面加了糖衣,还有各种装饰比如鲜花,然而由于配料昂贵,只有富裕的上层阶级才能够买得起这种蛋糕。工业革命以后用来做蛋糕的食品和烘焙用具变得更加便宜,蛋糕的价格也因此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吃到自己的生日蛋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