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儿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总称,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呼吸系统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应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下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解剖特点:首先,小儿的咽鼓管(从咽部通向耳朵的管道)比较宽、比较直,而且相对较平,没有斜度。所以小儿感冒后的鼻咽炎很容易诱发中耳炎。如果宝贝感冒了,耳朵不舒服,或碰到耳朵就哭闹,建议一定要去看看耳鼻喉科。其次,小儿喉腔、声门裂比较窄,喉软骨相对较柔软,而且周围软组织血管、淋巴组织比较丰富,喉部一旦发炎特别容易发生喉梗阻,造成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出现这种情况很凶险,一定要紧急带宝贝就近就医。
生理特点:小儿呼吸中枢不稳定,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与成年人胸式呼吸不同,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且肺活量比较小,遭遇呼吸系统感染,容易发生呼吸衰竭。所以,宝贝呼吸道感染后,观察其呼吸次数很重要,小儿肺炎时呼吸会明显加快。小儿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成年人不同,一般新生儿为40~50次,1岁左右30~40次。
小儿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症状有:发烧、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下呼吸道感染时还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紫绀;因为出现下呼吸道医院就诊,所以这里主要讲上呼吸道感染时家长的一些应对措施。
小儿呼吸道感染家庭护理
Part1:发热
是否发热要比对宝贝的基础体温
小儿发热的经典定义是体温超过37.4℃,但目前新的观点则认为小儿是否发热要参照小儿平时的基础体温来确定,如果体温高出宝贝平时体温的上限就是发热了。若宝贝平时体温就可达到37.4℃,那对于这个宝贝来说,37.4℃就不一定是发热了。所以,宝贝平时的基础体温大概是多少,家长要心里有数,一旦发生感染,才好判断是否发热和发热的程度。
哪种体温计更适合宝贝?
水银温度计
一般我们家庭都用传统水银温度计给宝贝测体温,但是小宝贝通常不会很配合,摔碎的几率也比较大,一旦发生汞污染,很难清理,所以不主张家长给宝贝使用。
耳温计
这种体温计家庭使用也较广泛,不过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比较大。用耳温计测温时,耳温计伸进耳朵内的深浅不同所测得的体温是不同的。而且家长一定要知道耳温计所测得的温度和腋下所测得的温度之间的差异,因为目前认为还是腋下温度更准确些。
肛温计
是几种体温计中最准确的一种,但用肛温计,小儿耐受性较差。
电子体温计
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且无重金属污染隐患,推荐腋下测量。
人体的发烧机制
发烧是人体进化中的一种保护性机制,负责体温调节的是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平衡来保持人体体温的恒定,产热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骨骼肌收缩,小儿会有发冷、发抖、寒战等表现,散热则是由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如脸部发红)和出汗等来完成。致热原入侵时,会通知下丘脑,将体温调定点升高,身体则会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将体温升高到调定点设定的温度,例如发抖,这就是为什么小儿发热前常有寒战。
发烧是“朋友”还是“敌人”?
体温升高可以调动体免疫力、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利于机体把致病菌杀死;但体温过高如超过38.5℃则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大脑兴奋性增加可以引起小儿抽风,消化功能下降,小儿出现食欲不振。所以说发热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尽量发挥其对机体有利的作用,同时避免对机体不利的方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般主张体温38.5℃以上才用退热药。
退烧药的作用机制
了解了发烧的机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物理降温起不到根本作用了。假设发烧时宝贝的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为39.5℃,那我给他洗个温水澡散热,结果是什么呢,身体内的热量暂时散出去了,但是身体还要使劲产热以维持体温调定点设定的39.5℃的温度,体温会很快重新升上来,所以,物理降温(仅主张用温水浴,非酒精擦浴,也非退热贴)可用于急性发热、退热药还没有起效的这一段时间的退热,或者不适合用退热药的小儿。小儿发热还是需要用退烧药来解决问题,退烧药的作用机制是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让体温调定点下降。比如现在宝贝的体温调定点是39.5℃,通过退烧药作用于体温中枢,把体温调定点降低至38.5℃,机体便通过散热(如出汗)使体温下降。
儿童可用的退烧药有哪些
儿科常用的退热药有两种:一是对乙酰氨基酚,二是布洛芬。许多家长问到底乙酰氨基酚更好,还是布洛芬更好?应该说所有的药都有副作用,这两种药也不例外,包括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的损害以及白细胞的降低等。对比这两种药药效和副作用,可能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作用快一些,对肝肾的损害大一些;而布洛芬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更长,肠胃道不适多一些。这两种药是目前公认的儿童退烧的首选药物,短期应用应该都没太大问题。经典儿科教科书《尼尔森儿科学》指出:由于布洛芬过量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非常少见。也就是说即使有点过量,也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大家不要对退烧药太忌讳,宝贝烧到38.5℃以上还是要用的。
这几种药不建议用于儿童退烧
对于病症治疗,作为儿科医生,我们的用药原则是能用副作用小,绝不用副作用大的药,以下这几种药物因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不建议用于儿童退热。
阿司匹林
儿童患流行性感冒、水痘等急性病*感染发热时用阿司匹林,有引起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即瑞氏综合征)的危险。
尼美舒利
此药副作用比较大,容易造成低体温、胃肠道出血,转氨酶升高等。
糖皮质激素
可用于严重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但不能作为退热药来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体内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如果宝贝仅仅是病*感染,应用后可能会使病程拖得更长。
这些宝贝不主张用退烧药
3个月以下的婴儿;有严重肝肾疾病的儿童;
有退烧药过敏史的儿童。
物理降温对与错
首先,这几种物理降温的方法不建议应用于婴幼儿:
酒精浴
小儿皮肤很嫩,皮下毛细血管比较丰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全身酒精浴其实跟给宝贝喝酒没差别。
额头贴
只作用于额头一小片体表面积,且额头下毛细血管很细,带走的热量很少,起不到散热作用。
敷冰袋
用冰袋敷颈部、腋下、腹股沟这些大血管通过的地方,的确能带走一些热量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但宝贝身体本来很热,一下子接触很凉的东西,会引起寒战,这时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不一定比冷敷带走的热量少,而且宝贝会非常不舒服。
推荐的物理降温方式是温水浴,水温可比宝贝发烧时体温低1℃左右。退烧药最快也要退热药最快也要15~20分钟起效,吃过退热药但未起作用之前,可以给宝贝洗个澡,那样洗完后,退烧药也起效了。
Part2:咳嗽
认识咳嗽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活动,通过咳嗽可以把呼吸道刺激性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的清洁与畅通。咳嗽并不是件坏事,偶尔的咳嗽,让宝贝把痰液咳出来就好,没必要用药;但是如果咳嗽较重,影响了宝贝的生活特别是睡眠,则需要应用咳嗽药对症治疗。
咳嗽药怎么选
那么咳嗽药怎么选怎么用呢?目前常用的咳嗽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枢性镇咳药,一种是袪痰药。
中枢性镇咳药
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起到镇咳作用,有可待因、福尔可定、右美沙芬几种制剂。可待因、福尔可定不主张用于儿童,右美沙芬(泰诺感冒口服液、艾畅、息可宁等中含有)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2岁以下的婴幼儿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祛痰药
作用机制是把痰液稀释,有利于通过纤毛摆动,把痰液排出体外,婴幼儿可以应用,主要药品有愈创甘油醚和氨溴索等。
两个诱发因素容易造成慢性咳嗽
宝贝咳嗽持续超过4周,即为慢性咳嗽,婴幼儿慢性咳嗽常见的原因有:
上气道综合征
也叫鼻后滴漏综合征,有过敏性鼻炎的宝贝,呼吸道会经常有分泌物,这些分泌物积聚在气道,会刺激气道引发咳嗽。
胃食管反流
婴儿的胃是水平位,且贲门括约肌(与食管连接部位的肌肉)比较松弛,如果喂养过饱就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所以平时尽量别给宝贝喂得太多,吃完奶后及时竖抱拍嗝,必要时可把宝贝的小床头部抬高30°角。
一问一答:
1.宝贝平常体温36.2℃,烧到38℃是不是就该吃药了?可以打退烧针吗?
刚才讲过发烧在38.5℃以下对身体而言利大于弊,如果精神状态不错,可以坚持不用药,可以给宝贝多喝些水。首先目前已经不主张给儿童肌注用药,另外以前应用的肌注退热药如安痛定等,退热效果与目前常用的口服退热药一样,所以已经基本不用了。
2.宝贝出现肺炎症状,要做哪些检查?一定要做CT吗?
一般情况下医生肺部听诊听到细小的湿罗音就能确定肺炎,如果医生觉得像肺炎,但没有听到明显的细湿罗音,可能会建议给宝贝拍个胸片。目前并没有把CT作为肺炎的一个常规检查,只有胸片不足以反映全部情况时才考虑做CT。胸片和CT检查均有少量的放射线的影响,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征尽量不用。
3.宝贝咳嗽,如何在家观察呼吸状况?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贝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判断宝贝的呼吸状况,如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很快,说明有可能存在肺部病变造成的身体相对缺氧情况。再者宝贝呼吸困难,可能会出现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出现明显凹陷,出现这些情况都要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