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5日,南美洲另一位解放者,何塞·德·圣马丁出于在阿根廷北部乌拉圭河畔亚佩尤小镇中的一个*人世家,父亲是一名西班牙*官,后来被任命为亚佩尤地区的地方长官;母亲则是位*人的女儿。圣马丁有4个哥哥,1个姐姐,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圣马丁3岁时,父亲奉调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8岁时,全家迁居西班牙,在西班牙的头三年,圣马丁在马德里古老的贵族子弟学校“贵族神学院”上学。接受最基本的算数、绘画等知识。
或许是受*人家风的影响,圣马丁继承了*人父母那种严肃、勤奋、认真的精神,注重实际,脚踏实地,沉默寡言。不满12岁时他便申请从*,年7月,圣马丁佩戴上了穆尔西亚团士官生的肩带,开始接受真正的*事教育。
就在同一年,法国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受法国革命的波及,西班牙几乎一直处于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圣马丁小小年纪,便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13岁时去非洲和摩尔人打仗,之后又参加了入侵法国的战争,由于在战场上表现突出,他18岁时就被提升为中尉。紧接着又服役于海*,在一艘*舰上同英国人海战,后来,又参与了对葡萄牙的战争。
所有这些与欧洲各大强国的战争经验,都是他在20岁之前,在战场上取得的。
13岁的你在做些什么?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还是游戏厅里的游戏好玩?
年前后,西班牙的外部环境有所缓和,圣马丁得以喘口气,短暂驻留加的斯。暂时不用打仗了,圣马丁开始有大把的时间享受自己的业余生活。此时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混迹于酒吧娼馆,放浪形骸,也没有参加什么酒会和饭局这类无效社交,而是关起门来埋头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集中攻读对于*官来说非常重要的数学、*事理论、地理学和*事史。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圣马丁再次应召参加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战斗,并因战功被擢升为上校。圣马丁的父亲本就是西班牙*官,圣马丁自己也累有战功,倘若留在西班牙*队里继续服役,等待他的无疑是锦绣前程。
可是,此时的圣马丁,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以身体欠佳,不适合*旅生活为由突然退伍。
这种想法由来已久。
圣马丁是出生在阿根廷,和大洋彼岸的西班牙本就没有什么感情,从不认为西班牙是自己的祖国;像圣马丁这种出生在阿根廷的西班牙后裔,虽然不必像印第安人和黑奴那样在矿山和种植园当苦力,却也不得不缴纳沉重的赋税,还要在西班牙派来的官员面前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即使去西班牙本土发展,也被当作二等公民对待,绝对得不到西班牙公民的地位,在*队服役或担任*府公职时,也几乎没有提拔的机会。
圣马丁能在*队里获得提升,不得不说,他老爹的*人背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在西班牙的这几年,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拿破仑在欧洲大杀四方,极大地冲击着封建统治秩序,圣马丁耳闻目睹了法国革命如火山爆发般的力量和西班牙*府的孱弱和腐败,出于对大英雄拿破仑丰功伟绩的景仰,他日益觉得,阿根廷和南美其他西班牙殖民地,是有希望的地方,迫切需要他这样的人领导,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就这样,在办好退伍手续不久,圣马丁前往英国伦敦,几个月后的年1月,乘坐英国“乔治·坎宁号”船,驶向布宜诺斯艾利斯。
当时的阿根廷成立了自治*府,开放外贸港口,宣布解放奴隶,并制定了新的法律,似乎有点独立国家的雏形,但实力毕竟有限,还不敢宣布独立,只能表面上宣布继续效忠于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刚被拿破仑虐得死去活来,对于这种半独立状态也是有心无力,只好接受这个不尴不尬的结果。
自治*府也是个草台班子,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依旧忠于西班牙,另一派则主张彻底独立,双方勾心斗角;外部环境也不安生,巴拉圭和乌拉圭试图脱离阿根廷,西班牙人也虎视眈眈,念念不忘颠覆这个新生的*权。
圣马丁就是在这样的形势和状态下,孤身一人踏上阿根廷的海岸的。
此时的圣马丁,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由于全家都已经迁居西班牙,所以他举目无亲,身无长物,唯一的财产就是他的佩剑;在周围人眼里,圣马丁并不是什么解放者或救世主,就是一个或许懂那么一点战术,比常人勇敢一点的,普通的士兵。
经过22年*旅生涯的历练,圣马丁形成了谨言慎行、凡事深谋远虑、激情内敛、冷静耐心、意志坚强、精明干练的独特性格,这样的特质加上丰富的实战经验,圣马丁很快被自治*府接纳,承认他过往的履历和*衔,并被委派组建一支骑兵队。这就是后来参加了独立战争一系列重大战役,威震南美的——骑兵掷弹团。
圣马丁不仅有丰富的革命*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有大规模起义的经验,他冷静分析了独立战争的*事形势,周密考察了革命*队的素质,仔细对比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明确指出:西班牙虽然占据着南美大陆大片领土,但绝不是不可战胜的,当然也绝不可能打一场胜仗就能彻底赶走,而是必然要和我们打延续很多年的“持久战”。
想要战胜西班牙人,*队既要具备扎实的*事组织,又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还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合乎实际的策略,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民族战争中人民大众的巨大威力,就是没提武器装备。在圣马丁眼里,武器装备似乎是最不重要的。
圣马丁的观点是不是很眼熟?年后,在地球的另一边,那遥远的东方,有一位伟人面对日寇咄咄逼人的侵略,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还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断《论持久战》,用来驳斥弥漫全国的“必败论”和“速胜论”。可见英雄所见略同,真谈不上谁是原创。
圣马丁默默无闻地继续训练他的骑兵团,就像是蒋校长治下的*埔*校,骑兵掷弹团成为了培养教育一代英雄的摇篮,造就了满怀革命激情的士兵。圣马丁倾尽平生所学,严格按照法国骑兵的标准来训练他的队伍,一个士兵一个士兵地培养,一个*官一个*官地训练,用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感来激发他们,用大胆而冷静的策略来教育他们,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同甘共苦。
在阿根廷开启事业的同时,圣马丁还收获了爱情:年9月12日,圣马丁和挚友安东尼奥先生的女儿——玛丽亚·雷梅迪奥斯·埃斯卡拉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教堂结婚。
这对夫妇年龄悬殊很大,此时圣马丁34岁,新娘子只有15岁,比圣马丁小接近20岁,足可以做圣马丁的女儿了。但是,因为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争取南美洲的自由,这个15岁的小姑娘还是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圣马丁,早在结婚前的两个月,她就开始为独立事业募捐,在娘家的支持下,圣马丁也开始拿出自己的一半薪金来购置武器装备他的士兵,这个过程持续了很久,直到圣马丁功成身退。
圣马丁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砺着手中的利剑,默默等待着利刃出鞘的那一天。
机会终于来了!
年1月,布宜诺斯艾利斯得到消息,一支西班牙舰队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开来征讨阿根廷,由于自治*府的主力部队都在北方作战,所以圣马丁的骑兵掷弹团被招来应战。
这是一场现在看来有些可笑的战斗,圣马丁率领的骑兵队只有区区人,武器只有马刀和长矛;对面的西班牙人也没多到哪里去——只有多人,但可都是装备精良的海*和步兵。
兵力不如人,装备也不如人,这仗可怎么打?
在西班牙人登陆的海岸上,圣马丁和他的骑兵埋伏在岸边的修道院里,默默地观察动静,等西班牙人离开*舰上岸走一段距离后,立刻率领所有名士兵骑着阿根廷快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山上俯冲而下,圣马丁冲锋在前,和西班牙人贴身肉搏,其他骑兵也*用命,西班牙人顿时溃不成*。
这场短兵相接的激战时间很短,敌我双方加起来还不到人。战斗结束后,西班牙人扔下了两门火炮、50支步枪、40具尸体和14个俘虏之后,就狼狈逃回*舰上跑了。圣马丁这边损失了15个骑兵,另有27人受伤,他自己也被敌人划伤了脸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
这次小型战斗的胜利暂时消除了西班牙*队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威胁,也打消了自治*府对圣马丁这个土生白人忠诚的怀疑,更加证明了圣马丁的*事才能。他逐渐得到了更多的补给和更大的权力,当然也不得不肩负更大的责任,面对更困难的局面。
此时,阿根廷北方不断传来*事失利、战事吃紧的消息,圣马丁再次奉命前往北方,负责接手和整顿阿根廷的北方*队。经过多英里的长途跋涉,年底,圣马丁抵达阿根廷西北部图库曼市的新司令部。
图库曼市与其说是个司令部,医院,到处挤满了半死不活的伤员和士气十分低落的士兵,战士们纷纷逃亡。圣马丁看着满目的残垣断壁,面*肌瘦的老百姓,不由得暗暗叫苦:这里距离首都这么远,兵力这么少,补给线这么长,老百姓这么苦,倘若西班牙人突然袭击,可如何是好?
经过一夜的思索,圣马丁大概有了思路,第二天清晨,他升帐议事,开始着手几项举措:
1、将自己带来的0名精锐部队周密部署在图库曼市的各个角落,完全掌控这座城市;
2、动员民兵和老百姓在图库曼城郊四周修筑堑壕工事,表明要固守阵地,打持久战,增强人们的信心,避免士兵开小差;
3、以自己的方式亲自训练原北方*士兵,尽快提高其*事素质和实战水平;
4、夜间偷偷将部队开到城外,白天再大张旗鼓地开进城来,并不断招募新兵,无论是西班牙人和老百姓,都不知道城里究竟有多少部队;
5、联络城外的游击队,不断骚扰敌人后方,让西班牙人无暇发动正面进攻。
五项措施简单明了,短时间内迅速地稳定了局势,让阿根廷的北方边境转危为安。尤其是第四条,是不是很眼熟?不错,多年前的东汉末年,董卓初到洛阳,兵寡将微,担心无法控制首都局势,也用了这一招。
通过持续不断的战争实践,圣马丁细心观察、缜密思考,终于发现了一条规律:西班牙人从秘鲁南下入侵阿根廷,和阿根廷从北方边界出发经过玻利维亚攻打秘鲁,这两条进*路线基本重合,而且败多胜少,双方谁也吃不下谁。根本原因在于从阿根廷到秘鲁,路途遥远,*队长途跋涉补给困难,抵达前线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很难取胜。
对于圣马丁来说,和西班牙进行这样徒劳的、无限期的拉锯战,固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半独立地位,但想要实现解放整个南美洲的梦想,无疑是痴人说梦。
圣马丁决定另辟蹊径,他要把战争引向西边,越过安第斯山,占领智利,控制太平洋海岸,然后组织海*从海路北上,从侧翼进攻秘鲁,打西班牙人个措手不及;而陆路上北方边境的*事行动,只作为次要的牵制性行动。
这个大胆的想法在当时是石破天惊的,且不说别的,安第斯山脉海拔足足有数千米,高耸入云,常年积雪,冷到极点;山脉那边的智利大沙漠无边无际,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热到极点;即使侥幸越过这两座炼狱,面对一望无际的太平洋,阿根廷的海*又在哪里呢?
这个路线究竟是不是可行,圣马丁心里也没谱,还得通过实践检验。圣马丁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下好好思考,韬光养晦,做一些基础工作。他借口自己健康恶化,需要调养,于是向*府提出辞呈,要求派他去担任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库约省省长职务。这是个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正西方,同智利交界的安第斯山脉脚下的偏远省份。
年8月10日,圣马丁被正式任命为库约省省长,他甫一来到库约省会门多萨,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调研,走遍了这个省份的每一处角落。他发现,这个仅有4万人的偏远小省,有着鲜为人知的优势:
1、库约人民健壮朴实,节俭勤劳,居住地集中,生活节制而有规律,这些特点让他们能够成为严格遵守纪律的优秀士兵;
2、库约省物产丰富,与阿根廷和智利沿海地区有着活跃的贸易往来,畜牧业也较为发达,能够提供牲畜、皮革、羊毛和木材;
3、库约人经常外出旅行,不仅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对外部生活有所了解,还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4、库约人有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从锻打农具、马掌的铁匠,制作马具和运货皮箱的皮匠,到安装水磨到机械师和筑坝灌溉、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人员,再到具有冶炼常识的采矿人和擅长在山地赶驼的牧民,应有尽有,比比皆是;
5、库约人经常和边界的印第安人发生武装冲突,锻炼出了许多在马上擅长用白刃武器的熟练骑手。
正是这些特点,让圣马丁在不怎么依靠布宜诺斯艾利斯支援的前提下,仅用了3年时间,就组成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队,这支精兵,就成了圣马丁日后纵横南美洲,解放智利和秘鲁的基本班底。
除了明火执仗的扩*备战外,圣马丁还开展了广泛的“间谍战”。这项工作极其隐秘,完全由他一个人掌管。他亲自给谍报人员下指令,亲自撰写给他们的密信,并故意让这些密件泄露到敌人手上;他派去智利的间谍和密探为他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敌人的最新情况和*事动向,同时散布流言,煽动反叛情绪;他还用心结交安第斯山区印第安部落的酋长,和他们歃血为盟,大张旗鼓地宣称要在南部山区进兵,其实早已做好了在北部山口进兵的打算。西班牙人本来人数就少,不得不分兵防守南北绵延数千公里的安第斯山脉,其兵力的薄弱,可想而知。
就在圣马丁练兵备战如火如荼的时候,年11月29日,阿根廷北方*在进*秘鲁的路上,在小城西佩西佩被西班牙*队击败,损失惨重;整个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除阿根廷外,都在西班牙的控制下,包括智利在内。这样,圣马丁试图经过智利直捣秘鲁的道路被堵死了,圣马丁在解放秘鲁之前,不得不首先收复智利。
在这一片愁云惨雾之下,圣马丁却自信满满,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在准备周全之后,圣马丁宴请了他的全部*官,宴席上的他笑容满面,容光焕发,语调激昂,充满自信地对众人们说:
“为即将在安第斯山另一侧向智利的压迫者射出第一颗子弹而干杯!”
进*前的准备艰苦而细致,从部队编成、武器配备、行*路线直到后勤保障,一支大*进行远征的所有细节,圣马丁都要一一考虑到并且亲自监督准备,甚至连高山作战的*服、战靴以及干粮,他都要彻底检查。
远征*有多名士兵,其中步兵0人,骑兵掷弹团人,还有0名民兵随*远征,负责运输粮食弹药和照料马匹,以及名矿工负责修路。圣马丁在沿途还设置了一些食品库,以备在进*失败或撤退时使用。
万事俱备,只等进*的号角吹响了。
年1月19日,圣马丁一声号令,这支数千人的*队开始了远征智利的伟大征程。这样一支庞大的*队,通过崎岖险峻的羊肠小道跨越雄伟的安第斯山,实在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要说这安第斯山,是横亘于广袤无垠的阿根廷大草原和秀丽的智利山谷之间的天然屏障,绵延于阿塔卡马沙漠至合恩角之间,山势诡异奇绝,层峦叠嶂,峰顶直冲霄汉,终年积雪不化,最高峰海拔高达多米;山脚下的万丈深渊,神秘莫测,云雾缭绕,幽不见底;李敏镐一侧峭壁如刀割,岩石兀立,大有岌岌可危之势。
安第斯山脉中只有一些山口才能通行人畜,最为人所知的是乌斯帕里亚塔山口和帕托斯山口,他们分别与门多萨和圣胡安相对;北面有拉马达山口和噬马山口,南边有普兰桥翁山口和波蒂略山口。这些通道在大山主脉的最高处可达0到3米,冬季因积雪填塞根本无法通过,只有盛夏才能通行。
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放做以前,只有小股*队或者赶马的商人穿越过,有些地方的羊肠小道,只容得下单人单骑。像圣马丁远征*这样庞大的队伍,想要从这些山口翻越这座大山,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圣马丁之前,根本没人敢这样设想过。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西班牙人在安第斯山另一面防守薄弱的原因,因为根本不可能有人过来。
比翻越安第斯山更难的问题是远征*分头进*的路线和战略集合地点,这其中涉及到分散行*的各纵队在敌人薄弱之处汇合的时间,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隐蔽真正的进攻地点,以获得攻击的突然性。
这些问题,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事无巨细,圣马丁都考虑到了,并做了周密的安排。
年2月8日下午两点,阿根廷远征*主力部队攻占智利普塔恩多镇,又占领了圣多萨,在控制这两个谷底之后,就对智利重镇查卡布科形成了战略包围。
2月12日凌晨两点,攻击开始。恰好这天,圣马丁风湿性神经痛发作,几乎不能骑马,所以查卡布科之战是他用头脑而不是躯体同敌人鏖战。他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指挥若定,终于赢得了这关键一役。
查卡布科战役发出了南美洲独立战争的第一个信号,为海上和太平洋沿岸进行*事进攻争得了巩固的根据地,把西班牙人的主力部队基本赶出了智利,压缩到了秘鲁境内;还拯救了阿根廷革命,使之免于来自智利的侧翼威胁,使革命得以扩展到智利的太平洋海岸。
查卡布科的胜利让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西班牙人一片混乱,虽然殖民者还有一些兵力,但还是被圣马丁的天降神兵吓尿了,赶紧撤出首都,退往智利南部。
圣马丁出于慎重和考虑到大战之后部队需要修正,于12日夜将部队集结在查卡布科。13日凌晨,他得知圣地亚哥的情况,随即命令部队向圣地亚哥进发;14日,远征*全*入城,次日,圣马丁发布公告,决定召开知名人士大会,选举国家元首。
名智利各阶层代表参加了大会,一致同意任命圣马丁为智利最高国家领导人,但圣马丁拒绝了这一荣誉,南美尚未解放,西班牙还在卧榻之侧,他还要带兵北上解放秘鲁,根本无力兼顾智利的事情。于是他把位子让给了部将、智利本地人奥希金斯,自己接受了智利总司令的职务,他要把*事指挥权牢牢抓在手上。
查卡布科战役胜利后,圣马丁并没有趁胜向智利南部最大的海港瓦尔帕莱索方向追击残敌,而是直接进入圣地亚哥休整*队,不能不说是他的一大失策,这一失策使西班牙人一支人的精锐部队得以逃脱,留下了后患。
此时此刻,正是西班牙人*心摇动,斗志涣散,士气低沉的时候,真的应该趁胜发起强有力的南征,一鼓作气扫平智利全境。可圣马丁在此后不久便离开了智利,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商议筹措款项组建智利海*。这一去旷日持久,智利南部的残敌逐渐恢复了元气,成为圣马丁日后北进计划的一大隐患。
西班牙人回过神来,立刻组织了一支由0多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的远征*,开始远征智利。圣马丁和部将奥希金斯率*在坎查拉亚达与之发生激战,这是一次极为惨烈的战斗,卯足劲的西班牙人和疲惫不堪的南美解放*激战一昼夜,勉强打了个平手。西班牙人伤亡超过人,解放*阵亡人,但却损失了22门野战炮,全部弹药毁于一旦。
西班牙人入寇坎查拉亚达的消息传到圣地亚哥后,引起了智利人一片恐慌,人们认为一切都完了,有人说圣马丁已死,也有人说总统奥希金斯受了重伤,危在旦夕,恐怖情绪如瘟疫般蔓延开来。奥希金斯得知首都发生变故,不顾枪伤未愈,日夜兼程地返回圣地亚哥,开始整顿局势,重新组建*队。
圣马丁也在骑兵的护卫下抵达圣地亚哥,他身着骑兵掷弹团的制服,向民众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随后迅速召开作战会议,补充兵员,生产装备,训练士兵,坎查拉亚达战斗过后仅仅十天,南美解放*便休整一新,全*0多人,22门大炮,在圣地亚哥以逸待劳,成竹在胸地等待着西班牙人的到来。
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年4月5日,西班牙人和南美解放*在圣地亚哥郊外的迈普河畔展开激战,这一战比查拉亚达的战争更为惨烈,在圣马丁和奥希金斯的卓越指挥下,解放*战果辉煌:打死敌*0多人,俘虏将*1名,上校4人,中校7人,尉官7人,士兵2人,缴获大炮12门,*旗4面,步枪3支,马枪0支,还有大量的金钱和弹药;解放*自身也遭遇了重大损失,伤亡超过了0人。
迈普战役是南美独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仗,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假如解放*在迈普战败,智利的独立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孤立的阿根廷也会朝不保夕,岌岌可危;尤其重要的是,没有智利,就不能控制太平洋,也就无法通过海路远征秘鲁;玻利瓦尔即使在北方战胜了西班牙*队,面对秘鲁的3万敌*,也束手无策。迈普战役的胜利,让西班牙殖民者只能龟缩在秘鲁和玻利维亚苟延残喘,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曙光开始显现。
迈普之战肃清了智利全境的西班牙势力,通往秘鲁的海路已经呈现在圣马丁脚下。
为了组建海*,圣马丁将缴获的西班牙吨“雄鹰号”*舰改名为“普埃雷东号”,用以致敬全力支持远征的阿根廷最高领导人普埃雷东将*;奥希金斯又重金组织购买了英国的一艘吨吨护卫舰,装备44门炮,命名为“劳塔罗号”,以纪念拉美革命的先驱组织“劳塔罗”共济会。
紧接着,智利*府又购买并装备了几艘战舰,加上从西班牙人手中缴获的“玛丽亚·伊萨贝尔号”,圣马丁终于组建了一支7艘战舰,门火炮,数千名水兵的海*,兵锋直指秘鲁。
位于南美洲中北部的秘鲁,是西班牙势力在美洲的大本营,也是最后的堡垒。
-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秘鲁之所以一片沉寂,并无半点波澜,一方面是由于西班牙以此作为神经中枢,统治势力比较强大,另一方面也是由秘鲁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所决定的。
秘鲁绝大多数领土属于热带,境内地势高低起伏,高山深谷平原杂处其间,交通不便,气候也多种多样,差异甚大;境内杂居着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居民,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极大,社会地位也有天壤之别,相互对立,缺乏共识;土著人和白种人之间,甚至白种人内部之间也因为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而互有交恶。
拉美独立运动爆发时,秘鲁有万人口,比阿根廷加智利人口之和还要多,如果再加上依旧被西班牙控制的玻利维亚,则足有万人之众。在这万人中,土著人占一半以上,印非混血种人占五分之一,黑奴约5万人,西班牙人占总人口约七分之一。这样复杂的居民构成,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利益,也就没有民族凝聚力可言,民族团结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秘鲁人不可能有阿根廷和智利那样的全民族抵抗运动,最终只能由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带给他们独立。
当时西班牙人用来保卫秘鲁的*队有0多人,保卫玻利维亚的有0多人,还有各要塞的守*和两个机动部队,总兵力达到20人;而当时圣马丁的远征*仅有人,其中阿根廷和智利各出一半。
这就是年圣马丁所面临的形势,一次力量众寡悬殊的远征就这样开始了。
年8月20日下午,秘鲁解放*在礼炮声和智利人民的欢呼声中从瓦尔帕莱索港启航。
圣马丁的作战方针有三:
一、因敌众我寡,登陆后避免与敌人立即接触开始决战,而是发动秘鲁国内人民的反抗,配合远征*的行动;
二、依靠海*牢牢把握对太平洋沿岸的控制,逐步缩小对秘鲁首都利马的包围圈,抓住机会占领它。
三、和北方玻利瓦尔协同作战,将西班牙人压缩孤立于大陆中部,断绝其与西班牙国内的联系,南北夹击消灭之。
秘鲁的海岸线太漫长了,西班牙人虽然占据着优势兵力,却根本不知道圣马丁会在哪个港口登陆,只得分兵把守;圣马丁的海*在太平洋上游弋,机动灵活,很快从一个缺口登陆,打开了局面。
自从踏上秘鲁的土地,圣马丁便开始对当地人民开展思想*治工作,表明自己是来解放他们的,并不是侵略者,还不失时机地宣布废除奴隶制,每个秘鲁人都是自由人,还严格约束*纪,不得烧杀抢掠。
就这样,圣马丁的*队在秘鲁稳稳站住了脚跟,发动群众参*,组建骑兵,并准备到内地去发动起义,极大地扰乱了西班牙人的视线,牵制了对利马的防守,并做好了和玻利瓦尔主力会师的准备。
很快,圣马丁的*队激发了厄瓜多尔的革命,歼敌0人,俘虏1人,受降1人,吸收名新兵,秘鲁全境人民起义此起彼伏。所有这些成就,都是以人对20人在短短3个月内取得的,这足以说明圣马丁作战方针的正确。
西班牙人撑不住了,开始和圣马丁和谈。此时圣马丁的*队也减员严重,疲惫不堪,为了让部队得到休整,让伤员尽快康复,圣马丁同意了西班牙人的停战请求,双方商定停战16个月。
这期间双方都没闲着,都在积极准备扩*备战,协议期满后还是要继续打仗,这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
西班牙人评估了形势后,主动放弃了秘鲁首都利马,部队撤往山区,开始了山地游击战。年7月6日,南美解放*占领利马,圣马丁的伟大计划已经部分实现。虽然西班牙人还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但基本只能龟缩在玻利维亚山地,构不成实际威胁。7月28日,圣马丁就任秘鲁护国公,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其实,圣马丁在秘鲁的执*岁月并不那么愉快。他的才能更多表现在行*打仗上,对于治理一个国家则实在是缺乏经验。他并不是阿根廷的国家元首,智利有他的战友奥希金斯为他坐镇,秘鲁刚刚获得解放,情势复杂,人心未附,圣马丁本身是阿根廷人,虽然带着阿根廷和智利的*队北上赶跑了西班牙人,还担任护国公,本质上不也是外国人统治秘鲁么?秘鲁人心想,这和西班牙总督有什么区别?
圣马丁的日子难过极了。
在打退了西班牙人从山地发动的几次反扑后,圣马丁回过神来,开始了对秘鲁——这个新兴国家的现代化改造。
一、淡化自己外来人的形象,建立一支由秘鲁本国人组成的*队。
二、整顿国家财*,改革了殖民主义的贸易制度,废除了印第安人的劳役,人头税,领主权,确定了出版自由。
三、建立了咨询性质的国务会议,成立了独立的司法机构,确保行*权不干预司法。
上述种种措施初步稳定了秘鲁的局势,此时玻利瓦尔也基本解放了南美洲北部,接下来的故事就耳熟能详了,两位南美解放者在瓜亚基尔进行了历史性会晤,之后圣马丁激流勇退,让出了南美解放运动的领导权,玻利瓦尔以秘鲁为基地,派部将苏克雷解放玻利维亚,终于实现了解放南美的梦想,具体细节可参考我往期文章《从玻利瓦尔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年9月20日晚,圣马丁在安孔登上了“贝尔格拉诺”号双桅船,永远地离开了秘鲁海岸。他先来到智利,发现自己的战友奥希金斯*府正处在风雨飘摇中,自己根本无法得到任何实际帮助。圣马丁觉得心力交瘁,长期以来的戎马生涯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剧烈的咳血让他卧床不起,一病就是两个月。
得知消息的秘鲁*府赶忙寄给这位已经卸任的护国公0比索,作为他的薪金,加上另外筹措的一点钱,圣马丁才勉强于年初回到了祖国阿根廷的门多萨市,在那里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过着贫苦的日子。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在门多萨,圣马丁得知自己的亲密战友奥希金斯被推翻,流亡秘鲁的消息,紧接着又获悉自己的妻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世,在朋友们的资助下,圣马丁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安葬了自己亲爱的妻子——雷梅迪奥斯·埃斯卡拉达·圣马丁,然后带着自己唯一的亲人——年轻的女儿,流亡欧洲。
圣马丁先到布鲁塞尔,然后在巴黎郊外的一座农庄里度过余生,他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教育女儿,直到她立业成家。
在流亡欧洲的最初几年,圣马丁曾有着回到南美,落叶归根的强烈愿望,直到年玻利瓦尔被推翻,在流亡道路上孤寂地死去,两年后奥希金斯也在秘鲁溘然长逝,圣马丁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彻底沉默,再也没有提起归乡的心愿。
年8月17日下午3时,圣马丁在女儿的陪伴下与世长辞,享年72岁。圣马丁至死都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而是客死在巴黎郊外的住所中。
这就是南美解放者圣马丁波澜壮阔却又充满遗憾的一生。
读了这段历史,我一直都很奇怪,圣马丁为南美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晚年却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这究竟是为什么?
按理说,圣马丁做了这么多年的*队统帅,经手的钱财和资源不计其数,只要思想稍微解放一点,也不至于退休后连回阿根廷的车票钱都没有,连安葬自己老婆的丧葬费都要靠朋友接济,余生过着贫苦农民一样的生活。
唯一的解释是,圣马丁是一个不贪财的人,他戎马一生,把理想和事业看得比财富和权力更加重要,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率领部队打胜仗,把西班牙人早日赶出南美大陆,却从来不愿思考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和攫取财富。如果他是一个权力欲望比较强的人,和玻利瓦尔会面后,断然不会心甘情愿地交出南美解放战争领导权,悄然隐退。
按我们中国人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来看,圣马丁功成身退,把南美独立运动的领导权拱手让人让给了玻利瓦尔,确实像是输给了对方一样。但事实上,这种不贪功不恋权,激流勇退的高尚情操,千百年来,也就华盛顿和圣马丁两人而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