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慢性鼻炎的方,我一用就是30年,说实话:10块钱的成本,用了个人,仅失手45人。
我从小就和一堆药材,医书为伴,待在中医世家中,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小的时候,有个村民看鼻炎,爷爷说:所谓鼻炎,那是阳气在耍性子。我在一旁笑呵呵附合着说:阳气耍性子呢!那时的我哪懂师父说的意思,如今临床30余年,到了他老人家的年龄,想起历历在目的场景,有时还会偷笑自己的无知。这些年来看鼻炎的人不少,整理这些医案中,发现其中约位慢性鼻炎的患者,辩证后用了该方子,仅仅失手45位。这45位是因身体环境,外界因素等各方面,用此方思路不适合,便另寻他法,得以挽救。有这样一位患者,患者脉沉细,舌淡苔白,四肢不温这都是阳气亏虚的表现。督脉,是人体阳气之海,是从后背正中向上,经过脑后,然后往前,进入鼻腔。阳气不足的话,督脉所及之处,就会出现异常。督脉入鼻腔,阳气不够用了,鼻腔得不到阳气的温煦,水液输布失常,于是成痰,形成了鼻涕,不停地流,而且是清鼻涕。而冬天又是阳气亏少的季节,故而天气冷会加重病情。所有这些,用中医的行话讲,就是肾督阳虚,寒水上泛。
辩证后,见方:制附子,山萸肉,狗脊,肉苁蓉,干姜,细辛,泽泻,茯苓。患者用了8剂,诸症大有好转,期间只发生过2次轻微鼻炎,加减用量后,继续16剂停药,诸症悉平,随访两年不见复发。1、温补肾阳——制附子,山萸肉,狗脊,肉苁蓉前三味都是一些温补肾阳的药材,而肉苁蓉则温补肾阴,切记阴阳要通补,防止补阳过盛造成阴虚。2、散寒利水——干姜,细辛,泽泻,茯苓前两味药材是散寒驱寒的,将体内寒邪祛除,后两味是宣发肺气,梳理肺气,麻*负责往外散,宣发肺气,杏仁负责降肺气。两者一宣一降,调理肺气,使得鼻窍里的津液输布重新恢复动力。肺本来就是输布津液的,它动起来了津液得到布散,鼻涕自然就少了。
以上所提到的任何方法一定不要擅自使用,有类似问题或者疑问可以长按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