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房地产市场盘点 细数楼市的“六大热点”_房地产,市场
2006年房地产大盘点之一:浪潮中的平衡点国家安定富强、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马不停蹄、人民币升值浪潮高涨、海外资金纷纷流入、住房需求热潮滚滚、人多地少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民间资金越来越多……这些是什么?是社会发展的长期潮流、是主流。{TodayHot} 部分区域房价涨幅过快、部分老百姓抱怨买不起房、有开发商玩手段蒙购房人、有购房人筹划集资建房不陪开发商玩了、主管部门惆怅如何让房价稳定地上涨……这些是什么?是2006年,也是最近几年楼市发展的浪花逆流和浪潮。 主流、浪花、逆流,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混杂一起,或潮流激荡、或浪花飞跃,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006年,*策面上,新*连续不断,住房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土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方面招招相连,连环出击。{HotTag} 市场面上,土地提价、屯地受到打击、多少贪官落马、多少骗局曝光,市场制度越来越完善。 价格面上,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多是继续上扬,北京、深圳领涨全国。 区域热点此起彼伏、产品形态日趋多样、二手房市场越见蓬勃发展。 在浪潮的起落盘旋中,本刊认为,2006年中最具标志意义的、具备潮流博弈平衡点意义的、对未来几年市场格局都会有所影响的事件就是\"90平方米标准\"。90平方米,这是2006年所确定的、是开发商求利与百姓安居的平衡点、是人多地少矛盾的平衡点、是*府稳定房价意图与开发商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平衡点、是满足都市人生活的平衡点…… 从短期看,多少企业的利润率将受此影响,多少设计所的风格将就此转变;从长期看,随着居室面积的变化,多少人的生活也会随之出现潜移默化地改变。该*策的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浮现出来。 基于以上原因,本刊在此次年终盘点时,将最终的封面主题确定为:2006开启90m2后时代。 一个新的楼市时代来到了,\"90平方米标准\"的落实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体市场的平衡和稳定,在各方潮流的博弈中,浩荡的时代河流究竟会流向何方?\"90平方米标准\"能发挥它的历史使命吗?该*策的历史使命又将在何时画上句点呢?呵,何必说那样远呢,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2007年,背负着90平方米的印记,大家准备上路。 2006年房地产大盘点之二:细数楼市六大热点限外*策并没能阻止外资进入的步伐,华联商厦就是凯德置地收购的物业。 2006年,多少官商勾结被阳光洞穿,一场贪腐大梦尽碎无痕;2006年,多少资金惊涛拍岸,席卷而来;2006年,多少人苦于房价高涨,左冲右挡意图突围…… 事件一反腐风暴本年度最惹人关注的楼市事件就是一连串的\"反腐\",或许将\"反腐\"称为此轮楼市调控的\"最亮点\",并不为过。 李宝金、李大伦、雷渊利、何闽旭……每个名字后面都牵扯到一位或几位房地产老板,随着这些官员的落马,越来越多的房地产行业黑幕被曝光,一场反腐风暴正在房地产业界愈演愈烈。不管是开发商出事,带出一串官员,还是官员出事,带出一串开发商。 从目前已经破获的腐败案件来看,几乎涉及到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监管环节,从土地、规划、贷款到销售,腐败的痕迹无处不在。一业内人士说,开发商要想做一个楼盘,各主管部门的\"菩萨\"都要拜,一路拜下来的费用占到楼盘总成本的3%到5%,甚至更高。 预计2007年,反腐将继续成为楼市中的独特亮点,随着国土部、建设部、银监会等主管部门的监管制度越来越明晰,有关权力越来越集中,靠个别领导贪腐而谋得项目利益的机会怕是越来越小了。 事件二限制外资2006年,多少国外资金惊涛拍岸,席卷而来,直奔中国楼市呼啸而来。 面对外资的难挡热情,2006年7月份,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发布了\"171号文件\"限制外资炒楼。然而,时近年底,外资机构投资者在短暂的蛰伏后,依旧没有收手或暂停的迹象。海外基金继续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排兵布阵。 预计2007年,各界人士不会坐视这种情况不理,限外浪潮将继续推进。 事件三税收改革8月1日,对二手房交易强制征收20%个人所得税。国税总局一纸令下,二手房市场一片惊慌。 8月1日大限来临之前,各地楼市纷纷上演避税大战。仅在7月28日一天,北京市西城区房屋交易中心的二手房纳税接待人数,较之平时增长了6倍;7月底的那几天,上海二手房市场的平均交易量增长了30%-40%,几乎达到之前25天的交易总量。 时间节点该来总是要来的,8月1日过去了,新规则生效了,各地也就平静了。 预计2007年,有关的税收*策将会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税种改革、税率改革越来越成为调控的主力*。 事件四成本论战本年度中,财*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二号)》显示,部分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39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 消息一公布,原来就一直进行的、对开发商成本质疑的声浪一下子高涨了起来。但呼吁公开者有之,反对公开者也是同样理直气壮,2006年过去了,争论还在进行中。 预计,2007年个别地区、个别城市、个别项目可能会出现完整公布成本的案例,但指望2007年开发商就全部束手待毙,将自己的商业秘密大白天下,还是不太现实的,\"斗争还未结束,同志还需努力。\"事件五集资建房临近年底,温州向外界发布消息称,全国首个个人集资建房计划在温州正式成功启动,所谓个人集资建房就是个人自愿签署协议,一起自筹资金购买地块,然后以非赢利方式合作建房。据说,温州该项目5个月后就可望破土动工,建成之后,预计房价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 其实,为了实现\"轻松买房\"的梦想,早在一年前,北京市民于凌罡就率先提出集资建房的构想,随后全国立刻掀起热潮,上海、武汉、广州、南京、成都等各大城市纷纷加入讨论并成立组织,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集资建房召集组织。 按照温州方案,2007年,全国首个个人集资建房就该梦想成真,能最终成真吗?只有拭目以待。 事件六骗贷频发\"姚康达\"事件、森豪公寓事件……几起恶性骗贷案件在2006年完整曝光。 2006年2月,上海银监局公布的《2005年上海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披露,至2005年12月末,上海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达15.48亿元,不良贷款率已达到0.58%,比3月末上升0.17个百分点,升幅明显。各家商业银行在年关将至的时候,再次选择了刹车。针对商业房产的放贷已经基本停止。 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其近日发布的季度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房屋贷款市场达2270亿美元,规模居亚洲之首。 从上述银行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到,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已经成为相当数量银行的支柱性业务。如果房地产价格大幅下滑,风险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