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人类的持久战役——对抗新冠肺炎,
从冬天跨过春天,转眼间亦到了炎炎夏日。
《*帝内经》曰:
“正存于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面对大自然中各种的病*、细菌等威胁
我们能做的就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顺应天时,增强体质
“三伏灸”此刻正该派上用场!
信州区二院三伏灸、三伏贴将由中医科、全科、康复科、内科、治未病中心、妇产科、消化科、门诊部等多科室共同参与。
根据各科室、门诊安排,我院贴敷时间将从7月16日至8月下旬,欢迎市民来我院敷贴治疗。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中医最具特色外治法中的一种,在三伏天乘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之时,通过药物敷贴手段以达到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增强抵御疾病能力的作用。
“冬病夏治”三伏贴即在三伏天用特殊中药敷贴特定穴位,还可配合内服中药制剂。温里散寒,扶正固本,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提高抵抗能力,防治冬季常见病、多发病,以达到疾病少发或不发的目的。凡是具有阳气虚弱特点的病人以及亚健康人群都适合“冬病夏治三伏贴”疗法。
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
虚寒性胃痛、慢性肠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慢性脾胃虚寒性疾病。
儿科疾病
小儿反复感冒咳喘、慢性鼻咽炎、脾胃虚弱、遗尿等。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产后头痛、坐月子伤风等虚寒者。
其他
如寒湿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颈肩腰腿痛以及素体虚寒人群的一些常见病。
所谓“夏治”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凡是能够扶助阳气升发,扶正驱寒的治疗方法,均可适用于冬病夏治。
1
温针
温针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在应用针刺的同时,在针柄处用艾绒燃烧加以温热刺激,从而使艾灸的温热效应深入人体,直达病所,达到祛除凝寒的作用。
2
督灸
督灸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艾灸方法,治疗时,在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部位点燃艾绒,因其形似长蛇,所以也叫长蛇灸。它具有散寒通络、温阳补虚、活血止痛、补中益气、增强免疫等作用。
3
中药热敷
中药热敷是采用一些温经通络的药物,如附子、草乌、川芎、乳香、没药等制成中药热包,敷于患处从而达到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信州区二院中医门诊“冬病夏治”,主要针对性治疗因阳虚体寒导致的各类疾病。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辩证分型,选用特制方药和穴位进行“三伏贴”治疗,另外可配合温针、推拿、艾灸、督灸、中药热敷等多种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达到冬病夏治、温阳利气、扶正驱寒的治疗效果,温暖整个冬天。
温馨提示
1.以下人群不宜贴
发热、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急性病发作期的患者;
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
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
瘢痕体质者;
孕妇以及2岁以内儿童;
严重糖尿病患者慎用。
2.贴敷时长
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局部皮肤有轻度灼热感属正常现象,若感受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敷贴。
3.贴敷后注意事项
若皮肤起泡后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小水泡可待其自然吸收,医院进行护理。
取下敷贴后至少间隔2小时方可洗澡。
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
4.开单事项
天灸当天可直接到一楼收费处缴费,说明三伏贴缴费即可领治疗单后直接排队贴药;
为避免贴敷当天出现排队缴费情况,患者亦可提前到中医找医生开治疗单。
三伏天灸日程安排
时间:
头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04日
中伏加强:8月0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审稿人:刘妤
1、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