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中医学基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独特疗法,即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趁其在夏季病情缓解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穴位贴膏等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三伏天灸疗法(穴位贴敷)为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措施。
1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合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咽炎、体虚感冒。
儿科疾病:小儿哮喘,咳喘,容易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消化不良、脾虚消瘦等。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的慢性胃肠炎、胃溃疡、胃痛、慢性腹泻等。
妇产科疾病:痛经,体虚宫寒,月经不调、产后受风关节疼痛等。
慢性疼痛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02
▼
年三伏贴贴敷时间表
第一帖夏至贴:6月21日
第二贴伏前加强:7月6日—7月15日
第三贴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第四帖中伏:7月26日—8月4日
第五帖中伏加强:8月5日—8月14日
第六贴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成人为2-4小时;儿童0.5-1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以局部温热感,颜色微红为度。因个体差异,局部出现灼热、瘙痒、疼痛感时可提前去除贴药。一般贴敷3-5年疗效更佳。若出现水泡,属正常反应,如有溃破可自行涂安尔碘,结痂后自然去痂,注意预防感染。医院处理。贴后8小时内不能洗澡。
2、贴后三天应戒食牛肉、鹅肉、鸭肉、花生及其它煎炸食物,禁食生冷刺激、肥甘味厚食物,禁食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贴敷间隔时间一般为10天,也可缩短间隔时间,如3、5、7天一次,可增强疗效。
03
冬病夏治其它治疗方法
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贴敷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选择拔罐、艾灸、针刺、隔姜灸等,可加强疗效,缩短病程。
04
治未病中心针灸科简介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科,设有治未病中心、针灸科门诊与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综合治疗区设有艾灸治疗室、针灸治疗室、刮痧拔罐治疗室、推拿治疗室、中药外治室、牵引治疗室、小针刀治疗室等,主要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内服外用、针刺、艾灸、推拿、中医正骨等调理体质、治疗疾病,中医特色突出,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科室诊治范围:
亚健康状态及偏颇体质调理:如体虚易感冒、易疲劳、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差、虚寒体质、痰湿体质、上热下寒体质(易上火、口腔溃疡)、阴虚阳亢体质、瘀血体质等;
急慢性疼痛疾病: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等;
内科疾病:眩晕、失眠、中风偏瘫、面瘫、耳鸣、耳聋、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月子病、身体虚寒怕冷等;
科室特色疗法:
中药:内服(汤剂、颗粒剂、膏方、丸剂),外用(中药溻渍、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等);
针刺:传统针刺、董氏奇穴、腹针、眼针、耳针、头皮针等;
艾灸:温针灸、热敏灸、温和灸、隔姜灸、直接灸、隔物灸、督灸等;
推拿:中医推拿、中医正骨、小儿推拿等;
拔罐:火罐、药物罐、竹罐、真空罐等;手法有:留罐、闪罐、走罐、
平衡罐、刺血拔罐等
其他:小针刀、银质针、臭氧、刮痧、中医透药疗法、穴位埋线、牵引等。
科室技术力量:周根锋科室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医院疼痛与康复医学科主任,中医基础扎实,连续多年获得周口市及河南省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等。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等急慢性疼痛疾病以及头痛、眩晕、中风偏瘫、面瘫、失眠、月经不调、月子病、身体虚寒怕冷、小儿厌食等疑难杂病。
郑梅洁执业中医师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多年,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娴熟,擅长运用针刺、艾灸、拔罐、推拿、刮痧、理疗等治疗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痛等急慢性疼痛疾病以及中风偏瘫、头痛、眩晕等内科疾病。
胡振宇资深推拿治疗师
手法娴熟,擅长运用推拿、正骨等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痛等急慢性疼痛疾病以及中风偏瘫、头痛、失眠、胃痛、小儿厌食等内科疾病。
张依然执业中医护理
擅长运用拔罐、刮痧、放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塌滋、穴位贴敷、中药药膏外敷、督灸等治疗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痛等急慢性疼痛疾病以及中风偏瘫、头痛、失眠、胃痛、小儿厌食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