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3913.html鼻炎概述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主要的症状表现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等。严重者嗅觉减退。
临床表现
1、鼻痒:鼻子发痒,同时也眼痒、耳朵痒、面部皮肤痒、头皮痒,甚至全身皮肤痒,“诸窍不利”。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
2、喷嚏:或多或少。3~5个。遇风加重。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
3、流鼻涕(或清或*):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4、鼻塞:鼻塞不通,单或双鼻孔堵塞。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
5、嗅觉减退。
6、头昏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长期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导致头晕脑胀,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黏脓性鼻涕常倒流入咽腔,出现咳嗽、多痰。
7、检查:鼻腔粘膜水肿,颜色苍白等等。有的可以查出来具体的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螨虫等等。
中医认识
鼻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诊断不难。但病情容易缠绵反复,现代医学对小儿鼻炎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中医对小儿鼻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将鼻炎称之为鼻鼽、鼽嚏、鼽水等。鼻鼽最早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如金代《刘河间医学六书》中说:“鼽者,鼻出清涕也。”对鼻鼽的病因,明代《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
相关外邪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相关脏腑主要是肺、脾、膀胱、肾等。通过经脉与手阳明经、足阳明经、手太阳经、督脉、足太阳、任脉、阳跷脉连接。
相关脏腑
鼻塞不通与肺有关。肺开窍于鼻。《素问·宣明五气篇》:“肺为涕。”因此鼻涕的病症多与肺有关。《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灵枢·本神》:“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
与脾有关。《素问·刺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
如与心有关。《素问·五脏别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难经·十四难》:“心主嗅,故令鼻知香臭。”
与肾有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素问·咳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中医治疗小方法1.中医熏鼻法
苍耳子20g、薄荷20g、辛夷20g
方法:煎水,趁热熏鼻,蒸10~15分钟。每日1~3次,连续7日为一疗程。
来源:《中国民间外治独特疗法》。
2.耳穴压豆法
耳穴:过敏点、肺、内鼻、外鼻;配穴:肾、脾、肾上腺、皮质下。
方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要求有痛感。嘱咐病人每日压3~5次,每次压约5分钟,以压完耳朵发热,外表发红为度,隔日换对侧耳朵,同时去掉旧的。4周为一疗程。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
3.鼻窍塞药法
药物:苍耳子、辛夷各30g,白芷20g,薄荷6g,细辛10g,冰片2g。
方法:前5味药研成细末,复加冰片拌匀研细,装瓶备用。每用时取药粉约0.5g,用棉花包好塞入患侧鼻孔中,每日1~2次,10日为一个疗程,停3~5日后可以再用。
4.外用涂药法:
药物:山奈30g、白芷30g、细辛10g、薄荷冰2g、鹅不食草30g。
方法:上药共研细面,贮瓶密闭备用。每次用少许涂鼻粘膜肥厚出,每天用3~4次,一般1~2周即可痊愈。此方加入硇砂3g、枯矾10g,还可以治疗鼻息肉,效果亦佳。此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吕承全自拟验方。
5.针刺治疗法
(1)针刺少商、商阳、关冲、中冲、少泽、少冲等井穴点刺放血。
《临证指南医案》:“两三年鼻塞不闻,清涕由口呛出,而气窒仍然。大凡头面诸窍,皆清阳交会通行之所,就外邪来乘,亦必雾露无质清邪。邪郁既久,气血失其流畅,进药攻治,必不效验。欲治其须查手太阴,自少商穴起,施针刺以泄邪流气。乃一法也。”
(2)取穴:上星、迎香、口禾髎、龈交、风府、哑门、风池、百会。双侧取穴。
针法:上星穴想百会方向平刺1寸,迎香、口禾髎两穴位常规直刺0.8寸,龈交穴将上唇翻开后直刺0.5寸,风府、哑门、风池三穴位任选其中一穴(以压痛者最痛为准),常规直刺1寸,百会穴艾炷回旋灸十分钟。所有针刺穴位留针30分钟,不行针。
每日1次,2次1个疗程。用于治疗慢性鼻炎、鼻息肉等则7天1个疗程。
说明:《通玄指要赋》:“目昏不见,二间宜取;鼻窒无闻,迎香可引。”《玉龙赋》:“迎香攻鼻窒为最,肩井除臂痛如拿。”
6.防治小方法
(1)热敷法:
将2~3块毛巾用水浸湿,放在微波炉加热。待温度合适后将毛巾放在前额、鼻部以及头部两侧,待温度下降变凉后更换热毛巾外敷,连续30分钟。
(2)热水泡脚法:
临睡前用热水泡脚,让身体微微发热。
(3)搓鼻翼法:
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搓鼻翼到微微发热,每天10~30分钟,每天2~4次。
(4)用艾叶水泡澡:
3岁以内用艾叶50g,3岁以上用g,先将洗澡水烧开,加入艾叶后煮沸2~3分钟,将锅离火,焖出药味儿,待药汤温度适宜时倒入盆中,泡澡并温洗患儿全身,洗后及时穿衣,令出微汗。避免着凉。每日一次。
中医预防小方法1.防寒保暖的习惯
(1)早睡早起。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多晒太阳,及时更衣,防寒保暖。少吹空调、夏天也要盖住肚子。衣服要穿立领的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受寒,将咳嗽从源头阻断。
(4)温水洗脸、洗热水澡。夏天出汗的时候,用温水洗洗澡,把身上的皮肤寒气散一散,也是非常好的。
(5)晒太阳温阳又散寒。
可以每天带孩子晒太阳1~2小时。晒太阳时可背对太阳,感受太阳光晒在头顶和后背温热而舒服的感觉。
在夏季时白天要多出汗,多喝热水,多运动,就能够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身体就会恢复得好。同时在夏天也要防止暑热,可以少量吃一些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雪糕,梨皮,苦瓜等,与温性食物的比例是3:7.不要过多。
在冬天也需要多出去活动。冬天的活动方式是身体上穿衣服要厚一些,到外面冷的地方去活动,多晒太阳。
2.防寒保暖的饮食:
少吃冷饮、多吃热的食物,喝热汤等。
温性食物:生姜。服用方法是:每天可以熬一点生姜红糖水,喝下去。
健脾化湿:平时可服用荷叶,茯苓,陈皮,冬瓜,薏米、山药、莲子健脾化湿等食物。
3.增强体质中成药
要服用玉屏风颗粒、健脾和胃丸、生脉饮、六味地*丸等益气固表,补肾健脾,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和复发。
4.增强体质推拿法
按摩穴位:
①揉涌泉、太溪穴每天各5~10分钟,养阴清内热。
②温阳散寒的穴位:揉身柱每天各5~10分钟。
③揉足三里每天5~10分钟,健脾益气。
④参考穴位:清肝平肺法5~10分钟。主要用于出现口干、口渴的时候加上去。
⑤若是以上效果不好时,可加艾灸肾俞、命门穴5分钟。
◎摩身柱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先找到大椎穴,然后从大椎穴开始向下数,第3个椎体下的凹陷就是本穴位。
作用:主治反复感冒、身热、咳嗽、肺炎、肺结核、癔病等。
操作:用手掌以身柱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速度可以稍快一些。连续摩上20分钟左右。每天2~3次。
程度:摩身柱穴不久,就可以感觉到皮肤发热,连续摩上20多分钟,就可以感到后背温暖,若是能够让整个身体都感到温热,甚至微微发汗就更好了。摩身柱穴最好能够在中午之前。
说明:想要温阳散寒,其实揉大椎也可以,也挺好用的。道理都一样,只不过身柱不光是散寒,还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本文为范圣华医生治疗经验。欢迎有空到范圣华大夫的新浪微博上看看,他叫
百会中医,欲学习更多范圣华医师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