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有浓痰,如果没有咳嗽、嗓子痒、干呕、鼻塞这些问题,那么这不是慢性咽炎。
原因可能是:
1.肉类、冷饮、海鲜、水果、酒、面食、辛辣吃的多,经过一整夜脾的运转输,过多的湿食转化为痰浊。
脾胃不好的人,少吃一些容易生痰的食物。
2.思虑过度、疲劳而伤脾,“脾为生痰之源”,运化不及,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每天晚上早点睡觉,床是用来躺着睡觉的,不是用来思考的。
一、调养脾胃的实用功法:松肩运动
巡行来看,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从胸腹由双肩经过,若肩胛放松,脾胃滞气便会随之调顺。
方法如下:
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仰头看右指尖片刻。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
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通过两手交替上举下按,双肩放松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二、常揉腹,增加脾胃蠕动
腹部是六腑的所在部位,其共同生理功能是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与排泄,做好腹部保健,可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防范肥胖、高血压等。
做法:
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重叠(男士可以选择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女士则相反),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按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范胃肠疾病等作用。
每天早上揉,人精神,晚上睡前揉,睡觉舒服。道家说,若要不死,肠中无滓,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这揉腹法不单是防病保健的小招法,它更是延年益寿的大道法。
揉腹注意事项:孕妇以及月经期女性要慎用此法。
三、按摩健脾
按摩方法:按下图所示的头顶点、脾点、胃肠点,分别用手指、或牙签圆头按压7分钟。按压只要压住即可,不需要揉动。
心里想着那个点就是浮在水上的皮球,按住不要移动。按压时,闭上眼睛效果更好,感觉自己的心跳一点点入静,慢慢数自己的心跳。
此法适合脾虚的朋友使用,坚持7天,会感觉消化变好,人更精神。
脾虚艾灸哪里
中脘穴:
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解溪穴:
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位置: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关元穴:
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
位置: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足三里穴:
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艾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丰隆穴:
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位置: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咨询中医风水、起名、预测、房宅煞气等
问题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