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梦的时候都在造车,我们的理想,就是成为中国的‘特斯拉’!”
这句话是奇点汽车的CEO兼创始人沈海寅,在年面对媒体的采访时所说出的豪言壮语。
在当时那个时候,全国的汽车行业都在刮着一波“新能源”的浪潮,不论是传统汽车公司,还是以前的互联网公司,亦或是其他类型的企业,都想要在这个巨大的蛋糕当中,分得自己的一份美味。
而奇点汽车正是当中的佼佼者。
沈海寅
当初的奇点汽车,手里拿着亿的投资,威风凛凛地向消费者和投资人展现着自己的超前的产品理念和宏伟的发展蓝图。
所有人都以为这颗在新能源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将会创造一个中国的“电动汽车神话”。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不到5年的时间,奇点汽车就被爆出濒临破产、拖欠员工工资、被人告上法庭的丑闻。转眼间从天堂跌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在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奇点汽车
“互联网”出身的CEO
年,当沈海寅信心满满地找到自己的老板周鸿祎,向其提交自己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发展报告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冷漠地回应:“老老实实搞好互联网的本质工作,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
这样的回应对于一直秉承着“大胆创新”理念的沈海寅来说无疑是十分难受的。
于是,这个年纪轻轻就成为上市公司副总裁的天才,在这一刻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自立门户、闭门造车!
从年起,新能源汽车的理念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来了。
每当一个新概念产生的时候,势必会造就一个新行业的诞生,也会引起一群极富野心的人,前来抢夺市场。
沈海寅
习惯走在人前头的沈海寅正是其中一员。
“智能和新能源是汽车发展的必然方向,谁更前瞻,谁就能弯道超车,做行业的变革者。”
在沈海寅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与如今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正因为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了汽车领域之中,才会让新能源得以取代普通的油车,让非智能和手动驾驶向智能操控系统进行转变。
于是,在从离开以后,沈海寅先后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7、8家研究新能源汽车的企业。
在对他们的生产运营模式进行了一番详细的研究之后,沈海寅得出了一套自己的理念,带着一批有着相同理想的伙伴,创立了“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
这便是“奇点汽车”品牌的母公司。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一开始,沈海寅还觉得只要肯努力,把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好,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合理地控制产业成本。
可没过多久,沈海寅便发现,新能源领域远比他想象的要更加复杂,也更加“吸金”。仅仅靠着自己的那点资金投入就连产品研发都难以维持,更别提招募代工厂、实际进行产投了。
于是,沈海寅决定吸引投资,从外部来扩充资金规模。
作为曾经在互联网和工程技术领域打拼了将近20年的高级管理人才,沈海寅对于吸引投资这个活可太熟悉了。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诀窍,那就是会“忽悠”。
沈海寅
宣传新概念
众所周知,在中国新能源行业,曾经流传过一个十分新颖的名词,叫做“PPT造车”。
而他的代表人物,就是远遁国外的乐视掌门人——贾跃亭。
“PPT造车”的意思就是,虽然一辆车都没有造出来,但是却在发布会上展现出极其新颖的PPT,以此来给大家“画大饼”。
而沈海寅,也正是既贾跃亭之后的又一位“PPT造车”的高手。
与贾跃亭如出一辙,沈海寅在进行宣传的时候,也是打着理想与理念的旗号。
由于当时新能源仍旧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许多外行人对此还了解得不算深刻。
沈海寅
在互联网行业内,沈海寅又有一定的名气,他所宣扬的互联网技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这套理念,也与当时的主流”造车新势力”所推行的概念相呼应,所以这让他成功吸引到了许多投资人的目光。
在经过两轮的融资和一年的准备以后,年10月,上海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打造了“奇点汽车”这一全新的品牌。
为了营造噱头,也为了和自已一直宣传的理念相呼应,沈海寅还煞有其事地宣称“奇点汽车”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而并非汽车企业。
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也让他在同时期出现的诸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当中格外地引人注目。
要知道,当时“奇点汽车”的竞争对手是同一时间创立的小鹏、理想、蔚来。
在品牌创立的发布会上,沈海寅的口号还喊得十分响亮:“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打造属于中国的特斯拉!”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要将产品直接对标当时已经是全球新能源领头羊的特斯拉以外。
沈海寅还提出了一个观念,那就是“下放豪车配置”。
也就是说,“奇点汽车”想要打造一款硬件配置堪比百万豪车外加智能操作系统的平价新能源轿车。
其定价最多不超过30万元。
最关键的是,其推行的营销方式与传统汽车行业大不相同。
一般的传统汽车,就是货到付款,等到维修期过后就“债款两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会逐渐消失。
可沈海寅却奉行雷*提出的那套“小米模式”。
图片来自网络
也就是企业不通过销售前段的贩卖汽车来进行营收,而是靠着后期对于智能系统的升级和更新换代来收取相应的费用。
如此一来,可以大大减少消费者的一次性花费,将其与企业之间产生绑定。
对于车主来说,降低了购买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增长了产品的生存力。
值得肯定的是,这样“细水长流”的营销观念,在当时还是显得十分超前的。
不过,任何超前的理念,都要在绝对扎实的基础制造能力上进行伸展。
可“奇点汽车”的汽车制造之路却十分戏剧化。
沈海寅
推出首款车型
由于沈海寅团队提出的观念比较新颖,既借用了特斯拉的名头,又将早已流行开来的“小米模式”捆绑到自己的身上。
这让“奇点汽车”吸引来的投资越来越多。
有了钱,自然就可以开始将设计理念转换为现实。
年,在上海AWE(家具展会)上,“奇点汽车”展示了企业所设计的第一辆概念车型。
一个月以后,第二辆概念车又在北京的会场上与公众见面。
眼看概念车已经做了出来,大家都觉得“奇点汽车”的生产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再加上其超前的运营模式,很有可能会成为一颗行业之中的新星。
图片来自网络
眼看舆论的走向利于自己,“奇点汽车”又开始大范围造势,声称,要在安徽铜陵创立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完成之后,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万辆。
之后又联合东方网力、物灵科技等企业共同成立了万象人工智能研究院。
前后投资总额超过了80亿元。
为何“奇点汽车”能够拥有这么多的资金呢?
那是因为自从他们的两款概念车出产以后,吸引了大批投资人前来为其注血。
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奇点汽车”已经完成了整整11轮的融资,总融资达到了亿元。
资金链完整之后,“奇点汽车”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在年的4月13日,发布了品牌首款智能电动汽车量产车型——奇点iS6预览版。
奇点汽车产业园项目启动仪式
奇点的首款智能电动车看起来还是很惊艳的。
车型的整体来看,流线型的设计让其富有十足的动感。
内部还搭载有15.6英寸可旋转超薄车规级中控屏及12.3英寸车规级全液晶数字仪表。
轿车前脸极具气势,尾部简洁明了,充满时尚风格。
在发布会上一经亮相就引得一众好评。
奇点iS6发布会
沈海寅更是当众宣布:“奇点汽车将会在年年底,完成规模性量产,并在年的春天上市。”
虽然在如今来看,这就是给用户“画饼”,可在当时却让台下的观众深信不疑。
毕竟,在那个理想、小鹏等大型企业都还没有完成首款汽车发布会。
在第二天,就有报纸以“中国新能源的启明星”为标题,来称赞“奇点汽车”发布会的成功。
然而,时间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轻而易举就可以戳穿“奇点汽车”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奇点iS6发布会
谎言被揭穿
到了年年底的时候,当“奇点汽车”的一众粉丝,盼望着尽快购买iS6的时候,却迟迟不见“奇点汽车”的动静。
而且,各大媒体镜头当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奇点汽车”的生产工厂。
正当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另一则让人意想不到的新闻却曝了出来——奇点汽车已经拖欠员工三个多月的工资了!
这则消息让许多对奇点汽车抱有期待的人都大吃一惊。
为何不久之前还充满了希望和潜力的新能源公司,会突然之间遭遇如此的境况?
图片来自网络
带着疑问,媒体对奇点汽车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得到的回答却是,工资拖欠是公司内部运转的问题,不方便透露,而关于iS6的销售,则是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当中。
这般略显苍白的解答,也让大家多少猜出了其中的原由——奇点汽车没钱了!
原来,虽然奇点一直将概念和设计做的煞有其事,可这些都是虚有其表。
他们从始至终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销售架构。
毕竟,如果不靠着卖车来赚钱,那么短时间内根本难以收获利益来补填制造成本所造成的资金漏洞。
这样一来,后续能量跟不上,就会影响到技术开发和产品更新,更不要提以智能系统的升级来赚取长期费用了。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从一开始这条理念就行不通。
而且,想要打造成熟的汽车产业链,所需要的工厂投资远远超出了沈海寅的想象。
虽然奇点汽车吸引了亿的投资总额,但是许多新能源企业仅仅是在工厂建设方面就投资超过百亿。
除此之外还有聘请团队进行技术研发、打造运营架构、前期宣传、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费用需求。
这些全部加起来,要超过亿以上。
所以“奇点”的资金仍然稍显不足。
这也导致了他们投资的三家工厂,一直到许诺的产品上市期限,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最终,在这场资本博弈的对局上,沈海寅和“奇点汽车”输的一败涂地。
从年到年,整整六年时间,他们一辆车都没有制造出来,完全沦为了“PPT造车”的又一个代言人。
年7月11日,奇点汽车被曝拖欠员工工资长达一年半被告上法庭,而公司的CEO沈海寅也被列入了失信人名单被限制消费。
这也标志着当初惊艳整个汽车界的新星,彻底走向了破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