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口腔异味,可能是大病先兆来看中医怎么治
TUhjnbcbe - 2023/6/6 20:46:00

小编导读:口腔异味的问题不算大,但是您可千万不能小看它。其实这是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迟早会出大问题。现在就来看看,若一直忽视口腔异味的问题,会引起什么严重的后果,以及中医有什么好办法——

小看口腔异味

后果很严重

(1)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都可能导致口臭的发生,但口臭最常见的病因仍然是牙周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口腔菌群的数量将大大提高,牙周炎、牙龈炎、口腔溃疡频频发生,牙龈萎缩的恶化加速,严重的时候就会使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后导致牙齿脱落。

(2)重度口臭患者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比其他人群高出至少倍,幽门螺杆菌数量比其他人群高出至少倍。若不及时治疗,胃炎、胃溃疡、肠炎的病情会明显加重。

(3)重度口臭患者极易产生便秘、痔疮等。重度口臭多年不愈,往往是胃癌的前兆。

另外,口腔异味也会使患者不敢与人近距离交往,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人际、感情交流,令人十分苦恼。

口腔异味

中医怎么看

中医认为,口腔出现异常,与肝、脾、胆、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心气不和、脾气不运、肝胆湿热等,因此患者口味异常变化常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辨证依据之一。口腔异味的常见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口苦

口苦多由情志郁结或五志过极化火,肝胆郁火内蕴,疏泄失职,胆气上溢所致。表现为口苦心烦、口干欲饮、头晕头痛、两腹胀痛、小便*、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薄或*腻、脉弦数。口苦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

口甜

又称“口甘”,指患者常自觉口内发甜,饮白水也觉得甘甜,多由脾胃热蒸或脾胃气阴两虚引起。脾胃热蒸者表现为口中发甜、口干欲饮、唇舌生疮,大便干、小便*、舌红苔*而燥、脉数有力等。脾胃气阴两虚者表现为口甜、不思饮食、口干欲饮但不多、神疲乏力、便秘、小便*短、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口甜多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口酸

多为脾虚肝乘所致,表现为口中觉酸,或吐酸呕苦,或嗳气太息,纳谷不香,食后腹脘痞胀,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苔白,脉细弦或弦缓。口酸多见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口咸

口咸见于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别,其共同症状是腰酸腿痛、夜尿频多、全身无力。肾阳虚则表现为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印、脉细无力;肾阴虚伴见咽干口燥、头昏耳鸣、舌红苔薄、脉沉细而数无力。口咸多见于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

口辣

口辣是指口内常觉辛辣或舌体麻辣,如食辣椒样感觉,常由肺热或胃热引起。肺热者常见口味辛辣、鼻咽干燥、烦躁口渴、小便*赤、舌红苔*、脉滑数等;胃热者常见口辣、口舌干燥、消谷善饥、胃脘灼热、齿龈肿痛、大便燥结、舌质红、苔*厚、脉滑数等。口辣多见于高血压、围绝经期综合征、长期低热等。

口淡

多为脾胃虚弱,表现为食不知味、神疲短气乏力、脘痞腹胀、便溏、舌淡、脉缓弱。多见于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中,营养不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见口淡。

口腻

口腻是指口舌黏腻,滞涩不爽,甚则食不知味,多由寒湿困脾引起。表现为口中黏腻、不思饮食、胃脘满闷、肢困乏力、大便溏、小便不利、舌体淡胖、苔白腻水滑、脉濡缓等。

口臭

口臭是指自觉或为他人所闻口中出气臭秽。中医认为,引起口臭的病因有三,一是胃热上蒸,伴见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舌红苔*、脉洪数等。二是痰热壅肺,伴胸痛胸闷、咳嗽痰*黏稠、咳吐脓血、咽干口燥、舌苔*腻、脉象滑数等。三是肠胃食积口中酸臭,伴脘腹胀满、嗳气吞酸、不思饮食、苔厚腻、脉滑等。口臭多见于口腔疾病及消化不良,如牙周炎、咽炎、口腔溃疡、龋齿、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

口腔异味

试试这些药

不过出现口腔异味也千万别有压力。认准自己的症状,经过专业指导,可能只需要用到简单的几味中药或者一种中成药,就能帮您解决问题。

(1)口甜:取佩兰9g,开水冲泡饮用。也可取茯苓、芡实、白扁豆、陈皮、栀子、*连、厚朴花、藿香各15g,用水煎后服用。

(2)口苦:可以服用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郁热,热清则口苦自除。

(3)口酸:可以服用左金丸,如果反酸烧心明显,可以加用乌贝散。宿食停滞的口酸可用山楂,用水煎服。

(4)口辣:心劳味厚、肺为火烁之人,可以用加减泻白散泻肺清热,也可用鲜地骨皮煎汤。

(5)口淡: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和胃。

口腔异味中医怎么治

肺胃郁热

症状: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症见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g,甘草5g,麦冬10g,桑枝10g,赤芍10g,桔梗6g,薄荷5g,荆芥10g,黑山桅10g,辛夷10g。

胃火灼盛

症状: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少津,脉滑数。

治法:消热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连6g,生地*20g,丹皮、藿香各10g,紫苏梗10g,水牛角20g(先煎)。

脏腑实热

症状: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或*燥,脉滑数。

治法:滋阴清热通便。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15g,白芍10g,枳实10g,厚朴10g,藿香10g,生地*20g,槟榔10g。

肾阳不足

症状: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治法:养阴滋肾。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g,山药20g,枸杞子10g,山芋10g,丹皮10g,麦冬10g,龟甲10g(烊冲),杜仲10g。

注意:使用中药时,请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运用。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悦读中医,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丨马柔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腔异味,可能是大病先兆来看中医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