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醇鲜然羊大师丨您童年的营养品是什么呢
TUhjnbcbe - 2024/6/19 23:39:00
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https://news.39.net/bjzkhbzy/210725/9229355.html

几十年前的中国,物资供应相对匮乏,大人们总想着办法给孩子们补充些营养。那些营养品,且不说营养价值高低,只记得它们填充了我们的美味记忆。

儿童节快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些儿时的“高级营养品”吧。

六十年代鸡蛋、奶山羊

年的经典老电影《球迷》中,产房里孕妇产下双胞胎后,热泪盈眶的婆婆和丈夫前去慰问,陶瓷茶缸里装的是一对红糖荷包蛋……年出生的表舅说,乡下的奶奶进城看刚出生的孙子,牵着一头奶山羊,要给娃和娃他妈补奶补身子……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健康的标准是“不生病”。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得像个人样。六十年代的大多数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见过售卖的零食,他们的“零食”大多都是就地取材的红薯干、炒豆子与麦芽糖。那个时候,妈妈给儿女补充营养,不外乎是加个荷包蛋;看望长者、探视病人,都以鸡蛋作为营养赠品。

七十年代麦乳精、宝塔糖、鱼肝油

七十年代,香甜诱人的麦乳精则悄然出现在70后的家中。学习累了,当妈的会冲一杯麦乳精,悄悄放在孩子手边,给“补补脑”。调皮的孩子趁家里人不注意,偷偷打开罐子,用勺子舀着吃,吃着吃着就见了罐底……

宝塔糖,是一种驱蛔虫的药。那个年代卫生条件不足,国家统一给儿童发放驱虫药,于是家家都有宝塔糖。因其口感沙甜,在普罗儿童零食甚少的年代,宝塔糖成了儿童们主动要求进食的“营养品”。还有乳白色的鱼肝油,与其说它能补充营养,不如说每天来一口可以解馋。

八十年代水果罐头、梅花蛋糕

到了八十年代初,家里只要有了水果罐头,吃过晚饭后,母亲就会宣布要吃罐头了,而父亲懒洋洋斜靠在沙发上说着:“这玩意我不爱吃”,眼睛却看着母亲拿剪刀一点点撬开罐头盖子,喂小鸡似的,给孩子们轮流分一点。

那时候物流不发达,罐头厂把南北水果加工成了罐头,方便储存。那时候的罐头种类丰富,有桔子、苹果、雪梨、菠萝、黄桃......若是探病访友,拎上两罐水果罐头,必是少不了的。

八十年代的电影里,已经有奶油生日蛋糕这玩意儿了,但市面上只有铺着厚厚糖霜的蛋糕卖,就这也不是一般人家都会买的。有次过生日,我妈出门前说晚上回来给我买蛋糕过生日,我一整天都魂不守舍地熬到放学回家。进门一看,我妈兴高采烈地指着一盘蛋糕——梅花形的小鸡蛋糕说:“这种蛋糕实在,吃在肚子里都一样。”

九十年代芝麻糊、娃哈哈、脑白金及他们的洗脑广告

九十年代,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深入人心,就算芝麻糊的味道,也会记得广告中那一句悠长的吆喝声,和那个戴瓜皮帽的娃娃伸舌头舔嘴边糊糊的灿烂笑容。那个年代,送礼或自家留用,即泡即饮的,香浓可口的黑芝麻糊是居家旅行必备营养食品。

铺天盖地的脑白金和娃哈哈广告成了一道电视奇观。而在其辐射之下,馈赠老年人、儿童的营养品也进入“补脑时代”,随之而来的儿童肥胖现象逐渐普遍。如今,人们已经从多年前的“吃得饱”要求,晋级到“吃得好”追求。天然朴质的果蔬、奶品、杂粮成为新时代的营养品选择。

1
查看完整版本: 醇鲜然羊大师丨您童年的营养品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