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让教育的阳光普照“苔花”(人民论坛)石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虽生长于潮湿的角落,但它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顽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读来令人感动,也启人思考立德树人的道理。现实中,总是不乏不甘平庸、努力生长的“苔花”。“带母上大学”的残疾学生魏祥,战胜贫困圆梦北大的河北女孩王心仪,走出大山的春蕾女童合唱团……那些奋斗着的青春身影,传递着激励人心的正能量。也应看到,青春如果只能依靠“自来”,无人喝彩、无人关爱,则意味着承受更多的无奈、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其实,袁枚还写过另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石头上种不出玫瑰花,沙漠里长不出棕榈树,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我们呼唤绽放,就应厚植教育的沃土;鼓励奋斗,就应铺设笔直的跑道。教育是重要的公共产品。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梦想,教育则是通向梦想的阶梯。只有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处角落,才会有更多“苔花”向阳盛开。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把人比作树木,认为不必勉强让树木长得一样高,但要在“立脚点上求平等”。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忘记守住教育的底线,让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学上”,也应当着力拓展教育的边界,让每个孩子“上好学”。补齐短板、提高质量、力求公平,孩子们才有机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教育的蓝天下,也不应有“好生”“差生”的区隔与偏见。长期以来,唯考试、唯升学的评价导向影响较广。“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像流水线那样搞批量生产是行不通的,特别需要根据个体的禀赋因材施教、精耕细作。一些人眼中的“笨学生”,也许有健壮的体格、灵巧的妙手或艺术的头脑。这些隐藏的成长密码,正等待着被教育激活。因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可说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无论是困境儿童还是“差生”个体,他们所面临的困扰和烦恼,映照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也时刻提醒我们维护教育公平的尊严。而这,需要全社会携手同行,不断地集聚众智、凝聚众力。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做大教育的“蛋糕”;注重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均衡分配,有效填平“教育洼地”;多措并举,健全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用制度夯基垒台、兜住底线……一心一意办教育、真抓实干促改革,才能为“苔花”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教育给予人的深刻影响,往往是绵延一生的。我们期待着,教育的阳光洒满大地,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各显其能,如同星星点点的“苔花”,怒放作花香四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