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条、饼干、小蛋糕……
对于很多人来说,饥饿的时候用这些小零食垫垫肚子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很多人不知道,它们对我们的健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小心零食里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天然存在于牛羊肉、牛奶及其制品中,但由于含量极少,所以对于人体本不构成什么危害。
然而,随着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口感及保质期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从20世纪初开始,一种名为氢化油的特殊油脂横空出世。
图片来源:觅知网
由于它克服了天然植物油脂所具有的热不稳定性、易氧化性以及不易保存等缺点,还能丰富食品酥脆的口感,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市售包装食品、餐厅的煎炸食品中。
而所谓的“氢化”,就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向植物油中适量引入氢分子。这一过程的本意是对原有的天然食材进行“优化”,但实际上却催生了并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一定要少吃!
反式脂肪最大的健康危害是会增加人们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还可能诱发肥胖、癌症、糖尿病、生长发育、生殖健康、阿尔茨海默症、抑郁、暴力倾向等健康问题。
据世卫组织估计,反式脂肪的摄入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超过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图片来源:觅知网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普通脂肪(顺式脂肪)在体内的代谢约为7天,而反式脂肪在人体内的代谢长达51天。
换言之,就是吃反式脂肪让人增肥的效果特别强,吃1口反式脂肪,就相当于吃7口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
不过,虽然反式脂肪有害,但是一丁点也不吃几乎做不到。其实只要能避免反式脂肪在体内的长期积累,对健康的风险就是可控的。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应低于1%,大致相当于每人每天摄入反式脂肪不应超过2.2克。
图片来源:觅知网
我们来计算一下,2.2克的反式脂肪大约是个什么概念。以现在比较流行的现制现售奶茶为例,其反式脂肪含量约为4.65克/克。
如果一天喝一杯(约为~克),所摄入的反式脂肪就已经超过了限制上限。
学两招,避免反式脂肪超标
学会在零食中准确辨识反式脂肪,对于健康很有好处。
1、仔细看食品标签
氢化油的名称很多,氢化大豆油、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起酥油、植物起酥油、精炼植物油、植物黄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奶精、麦淇淋等都属于氢化植物油,不要被其名称迷惑。
图片来源:觅知网
而且,这些名称在配料表上的排名越靠前,反式脂肪的含量也可能越高
小贴士:这些食物有风险。
脂肪含量高的面包:起酥面包、丹麦面包、奶油面包等。
油炸食品:麻花、油条、汉堡、月饼、方便面等,还有一些零食,比如膨化食品、薯条薯片、江米条等。
高脂肪零食:饼干、泡芙、薄脆饼、油酥饼、蛋黄派或草莓派、奶油蛋糕、奶油夹心饼等。
以“植脂末”或“奶精”命名的食品:咖啡伴侣、珍珠奶茶等。
2、少吃高温油炸食物
植物油除了在氢化及精炼过程会产生反式脂肪,在烹炸过程中由于油温过高、烹炸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
图片来源:觅知网
所以,日常家庭应控制好植物油的用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温烹炸。
来源:扬子名医团,医院、生命时报、科普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