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们的,不要把责任归咎与他人
桐柏·儿医·吕丙涛
最近几天,一直有一种写点儿什么的冲动!
原因简单,为了呵护懵懂的孩子,更为了唤醒欠缺学习又满怀焦虑的父母!
我的工作是基层儿科医生,面对生病了的孩子,我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因为这是我的天职;可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不是生孩子的气,而是父母的气,所以我有时候还是会批评一些宝妈宝爸,虽然这非我所愿,但是我要为你们怀里的孩子负责!
中秋过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加之天气干燥少雨,感冒的孩子陡然增加,前来看真的家长在感冒的用药的认识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理直气壮的给孩子使用抗生素的大有人在,这些家长不乏“人民教师,国家公务员,职场白领”,如此看来这不是知识的欠缺,而是认知的问题,数十年来的错误认知依然在影响今天的80/90后的父母们。
很多家长在感冒的处理上随性太强,动辄抗生素动辄小儿氨酚*那敏颗粒(也不管孩子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也不管孩子是否存在发热),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我们要有依据,对于小儿安分*那敏颗粒的使用,至少要有超过38.0或者38.5度的发热吧,家长全然不顾还理直气壮的说“医生给开的(有些就是家长个人行为)”,我们且不去争论到底是谁的行为,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药,最终是到了你孩子的体内,而不是其他。如果,一个医生N多年都不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你也依然要遵从他曾经的未必合理的治疗方案?
别人,我不敢说,就拿我着自己来说吧!N多年前,我感觉一个孩子如果咳嗽发烧,如果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我如果不采取输液的手段,如果不加用抗生素,我感觉这病好不了,输液在我的诊室也是大行其道;再比如,N多年前面对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我会理所当然的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和阿莫西林颗粒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感觉这是绝配,抗病*杀细菌,然而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发现以前教科书上的知识现在也有一部分逐渐被淘汰——比如我记得当年上大学时候急诊老师讲“高热惊厥”(当年叫高热惊厥,现在已经更名为更科学的名字“热性惊厥”)的时候说“面对高热惊厥的孩子一定要用勺子或者筷子撬开孩子的嘴巴,防止孩子咬伤自己的舌头,现在看来这是多麽的荒唐!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育儿观念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唯有不断不能学习,方能更好呵护我们的孩子。
今天,我将以第8版,也是最新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为参考文献和大家一起学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是指鼻腔,咽或者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也常常用“感冒”“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本病的病因:病原体以病*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也可见,细菌较少见。
症状:病情轻重程度相差较大,大小孩较轻,婴幼儿较重。一般潜伏期2—3天或者更长。轻症表现以鼻部症状为主,如“流鼻涕,鼻塞,喷嚏等,也有流眼泪,轻微咳嗽或者咽部不舒服(大小孩儿会诉说)。如果说感染涉及到鼻咽部,则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以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或者增生,也有些孩子可以摸到颈部肿大淋巴结。这个发热可以持续3天到一周左右。小小孩子可能会有呕吐以及拉肚子等胃肠道表现,有专家称之“胃肠型感冒”。此类情况通常较轻,孩子精神状况比较好,我们可以对症处理即可。
重症表现: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孩子常有怕冷打寒战、大小孩可以诉说头痛没劲、食欲明显减退、睡眠也不是很好等,鼻咽部分泌物可引起较频繁的咳嗽。咽部充血,发生疱疹和溃疡时称为疱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稠厚。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压痛明显。如果炎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此时我们需要排除外科的比如“肠梗阻”“阑尾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于起病后1~2日内发生,实际上如果发生则以第一天居多且很少反复发生。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部周围,无压痛,早期出现,多为暂时性,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也可持续存在,有时与阑尾炎的症状相似,多因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这就是我此前写过的一篇小科普。
血象:我们化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病*感染一般白细胞偏低或在正常范围,但在早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较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多增高,但,病*感染早期白细胞是可以达到15*10-9之多的,重病例也可减低,但中生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C反应蛋白通常不高。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例外,比如我们今年比较多见的“疱疹性咽峡炎”以及“手足口病”,我们也会发现白细胞偏高,C反应蛋白偏高,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使用头孢之类抗生素的依据,我们还要结合孩子实际表现,事实上很多孩子我们没有使用抗生素,结果依然不错。
病程长短:是我们家长比较在意的,轻型病例发热时间自1~2日至5~6日不等,但较重者高热可达1~2周,偶有长期低热达数周者,由于病灶未清除,需较长时间才能痊愈,对于较重的孩子我们就要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住院输液治疗。
其实关于感冒这个事儿,我们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整体状况,如精神,吃喝拉撒等,从某种意义上説比化验结果更能说明问题。如果一个孩子饮食正常,精神状况可以会玩,这样的孩子通常大可不必紧张;如果说一个孩子精神萎靡不振,瞌睡或烦躁不安,面色不好,那我们真是得当个事儿。
至于说治疗:西医讲求对症支持治疗,因为感冒病*太多,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哪款抗病*药物能够有效对抗感冒病*,西医能做的就是当温度超过警戒温度时候给予诸如或者制剂,然后就是少量多次喝水(如果孩子小便少,我们可以给予第三代口服补液盐,以防止因为发热导致不显性失水和孩子不喝水进一步导致的体内水分缺失),有些时候感觉孩子不重,但是就是没精神,很可能就是存在脱水的缘故。
大家耳熟能详的抗生素,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非但无效,还可能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必须避免滥用,这是每一个家长和医生都应该恪守的红线。当合并有细菌感染时或有并发症时候可以加用抗生素比如或者,疗程3—5天。
中药治疗:儿重急性上呼吸道染90%以上由病*所致,我国中医中药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科学,在治疗儿重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感染属于中医学“感冒”范疇,中医认为感冒主要是感受外邪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中医称流行性感冒为“时行感冒”,其临床表现与风热感冒相似,属于风热感冒的重症。
预防: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
1.积极锻炼利用自然因素锻炼体格十分重要,如经常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都是积极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增强体质,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讲卫生,避免发病诱因穿衣过多过少、室温过高过低、天气骤变、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
3.避免交叉感染接触患儿后洗手。注意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时消*患儿的床铺衣物,以免病原播散。在家庭中,成人患儿应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注意咳嗽或者打喷嚏的礼仪。
4.药物预防,通常不建议使用药物或号称能增强抵抗力的产品,除非一些孩子确实存在免疫缺陷或者是经医生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以考虑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的选择相关制剂。
凡事,要先求诸于己,而后,再求诸于人,更何况这些事儿还是事关咱家孩子的切身利益,所以我想说:不求诸位都成为医生,但求诸位能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做以简单了解,不求你们助人,但求你们自助。
最后,老生常谈,吕氏名言:父母多学习,孩子少受罪。
桐柏儿医吕丙涛父母多学习,孩子少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