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有好多好多种类啊,你知道该怎么选择吗?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糖尿病发病机制:“八重奏”致高血糖
药物选择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按作用效果)和作用特点
A
磺脲类的药理作用
B
格列奈类的药理作用
C
双胍类的药理作用
D
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
E
a-糖苷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
传统降糖方案未能满足治疗需求:
1.许多治疗方案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
2.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存在显著的低血糖风险
3.部分降糖治疗有胃肠道副作用且可导致水肿
4.大部分治疗不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
5.许多治疗方案血糖水平波动大
6.多数治疗方案不能维持长期的血糖控制
7.许多方案对慢性肾脏病和充血性心衰患者有积极作用
F
GLP-1生物学效应超越糖代谢调控
不同作用效果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小结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
A
磺脲类
降糖效力:可使HbA1C降低1.0~1.5%
优点:是控制T2DM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
缺点:
不良反应:低血糖,一般与剂量过大、饮食配合不妥、使用长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磺脲类降糖作用的药物有关;体重增加;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皮疹和光敏性皮炎等。
禁忌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等,围手术期应暂停SU,改为胰岛素治疗;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肝、肾功能不全时;妊娠期和哺乳期糖尿病。
磺脲类药物的用法用量
说明: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程、基础血糖控制、用药情况灵活选择,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通常用不到说明书的最大量。
B
格列奈类
降糖效力:可使HbA1C水平降低0.5-1.5%
优点: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可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缺点: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发生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轻。
说明: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程、基础血糖控制、用药情况灵活选择,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通常用不到说明书的最大量。
C
DPP-4抑制剂
降糖效力:国内注册临床试验结果:单药或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降低HbA1C0.4~0.9%
优点:单药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耐受良好。
缺点:
不良反应:鼻咽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少见超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肝酶升高、腹泻、咳嗽、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禁忌症: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时需按说明书调整剂量。
胰岛素促泌剂的临床使用特点小结
D
二甲双胍
降糖效力:可使HbA1C降低1~1.5%
优点:可与其他任何降糖药联用,胰岛素治疗时,加双胍有助于减轻体重增加,减少胰岛素用量;单药无体重增加,无低血糖;可减少新诊断T2DM及发生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缺点:
不良反应: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乳酸酸中*(罕见);维生素B12缺乏等。
禁忌症: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低血压、缺氧、酸中*、酗酒等。
E
噻唑烷二酮类
降糖效力:可使HbA1C降低1.0~1.5%
优点:适合于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单用不导致低血糖。
缺点:
不良反应:常见体重增加和水肿,可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腹泻、贫血、心衰、女性四肢远端骨折。
禁忌症:1型糖尿病、心衰(NYHAII级以上)、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正常上限2.5倍,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患者。
F
a-糖苷酶抑制剂
降糖效力:可使HbA1C降低0.5%
优点: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单药使用无低血糖,并能使体重下降。
缺点:
不良反应:常见腹胀、排气、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禁忌症:消化不良、肠道感染及小肠梗阻、严重肾功能不全。
合用此药时出现低血糖,需用葡萄糖或蜂蜜纠正,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效果差。
通过其他机制降糖的口服药临床使用特点小结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