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化工博士,前强生资深研发经理
致力护肤研究十六年
热爱文字的科学工作者
大家好,
这是一篇书单文。
苏味道
元宵刚过,想起苏东坡的老祖宗苏味道的一首诗,就叫做《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大唐的夜生活,比不得宋朝——大家都住在“坊”里面,坊是有坊墙的,也有大门。暮色渐起,坊门就落了锁,如果超过了时间还在坊外街道上晃荡,京城的巡城部队(“金吾不禁夜”里的“金吾卫”)就要过来询问,带回相关部门去问讯了。只有正月十五,“星桥铁锁开”,坊门不落锁——而且“金吾不禁夜”,男男女女都要出来high,大人孩子们放焰火,于是“火树银花合”。“游伎皆秾李”,花车游行上的那些姑娘们,都打扮得浓妆艳抹;“行歌尽落梅”,他们唱着流行的“梅花落”的曲子,穿街走巷,招摇过市。希望我们也能很快看到这一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病*退散,明月照人。有不少朋友在留言板(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看到)说,公司会推迟开工日期,估计还要在家里待一段时间(为这些公司的决策叫好,现在真的不适合出行,建议大家也尽量呆在家中)——所以希望能够推荐一些书来读。健康类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在咽炎最恼人的时间里,我曾经因为几个医生给我的治疗方案不一致而苦恼。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医生们常常看法不一致了:慢性病这种东西,是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之后,身体不适应造成的。推荐看一下这本书,你会明白王立铭老师为什么说:“生命是一场持续三十亿年的无可奈何。”心理类
推荐两位大师的书,他们两位还有一点师承关系。《持续的幸福》是马丁·塞利格曼教授的著作。他告诉我们人类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时期是越悲观越容易活下来,所以我们从祖先那里得到的是“永远愁苦”——然而现代社会的人,需要乐观才能迎接挑战——所以必须换个思路,才能在这个社会更好地生存。《心流》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不是改变大框架,而是让自己能够在一件小事上集中注意力——于是你就能够像庄子说的那样心无旁骛,忘记“庆赏爵禄”,忘记“非誉巧拙”,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内心平静幸福,“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我个人更喜欢《心流》。艺术类
推荐两位朋友的书,一本是巫鸿老师的《废墟的故事》,另一本是他的朋友曹星原老师的《同舟共济》。《废墟的故事》比较难,有比较多的术语。但如果读完的话,你就能够看得穿西方人的傲慢和诡计:用一个框架来限定其他文化中的人群的思路,然后再利用这种被“窄化”的视野,来攻击对方不够“文明”。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对于很多“普世真理”,都多了一分警惕——不仅仅是*治上的,文化上的也一样。而《同舟共济》有点像侦探小说,从《清明上河图》开始,抽丝剥茧,讲到了皇帝的家事和贵族们之间的勾兑——这些上等人之间,说话像打哑谜。《同舟共济》是曹星原老师的代表作——曹老师经常去窦文涛的《圆桌派》做客,风雅谦逊,落落大方,我非常喜欢她的风格。美食类
天哪,终于写到了美食类。陈晓卿老师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永远谦和平稳。窦文涛撩拨他,说你话里话外,似乎南方的食物比北方的更好,这是从啥时候开始的呢?这话很难接,只要你回答一有偏差,就会被扣上“地域歧视”的帽子(窦文涛有时候挺“坏”的)。晓卿老师是这么说的:“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的地区,食材的丰富性比北方要更大……”妥帖周到,不伤别人的面子,回答得又在点上。推荐他的《至味在人间》。焦桐老师的《暴食江湖》和《台湾小吃全书》,还有逯耀东老师的《寒夜客来》,用文化学者和历史家的角度看美食,让你在跟别人聊“吃”的时候,带出很多有深度的东西来——从杜甫的诗句,到苏东坡的手艺,还有倪瓒的食谱。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