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5日至29日,第二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年CSCO学术年会在线上线下持续进行中。
丁香园肿瘤时间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进行专访,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马骏教授专访视频)
肿瘤时间:您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中开展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您认为目前哪一种诱导化疗方案最优?马骏教授:对于诱导化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我们课题组总共发表了两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
在年,我们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的TPF三药诱导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疗效,研究成果于年再次发表于《柳叶刀.肿瘤》。这是首个明确了鼻咽癌中诱导化疗获益的3期随机对照试验。年,美国指南采纳了该研究成果,将诱导化疗定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但是,此三药诱导化疗方案*副反应也较大,如何在保障疗效的同时减低*副作用发生率,成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对此,我们选用了同时具有直接抑制DNA合成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吉西他滨,替代了血液学*性大的多西他赛和胃肠道*性大的5-氟尿嘧啶,组成了吉西他滨+顺铂(GP)两药化疗方案。在病人的收治过程中,各中心的主管医生会彼此交流经验,普遍认为这个方案肿瘤缓解率高,而且的确十分安全。
同时,在年,我们中心张力教授领衔的研究将GP方案确立为复发转移鼻咽癌中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更是证明了研究团队当初选择这个化疗方案的正确性。经过对入组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G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远处转移风险,进而提高无瘤生存、总生存。结合患者在治疗期间*性反应小、耐受性好,研究结果作为中国内地首篇肿瘤学研究问鼎NEJM。在《NEJM医学前沿》中,哈佛大学Robert教授和斯坦福大学Colevas教授作出评述,该「milestone」研究代表了鼻咽癌治疗的「newstandard」。美国指南采纳了上述成果,将放疗前GP方案推荐为鼻咽癌首选治疗方案。
因此综合考虑疗效与*性,目前我们认为GP诱导化疗方案最优。
肿瘤时间:血浆EBVDNA在鼻咽癌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证实,但是目前关于鼻咽癌的临床研究,都没有将它列入入组标准,您觉得现在阻碍它作为临床试验入组标准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马骏教授:鼻咽癌与EBV感染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以释放游离病*DNA入血,血浆EBVDNA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和筛查、肿瘤复发和转移诊断、预后判断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然而,目前绝大部分试验并没有将EBVDNA纳入入组标准,最大的原因是标准化问题。就EBVDNA检测的方法学而言,现一般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性能良好,但迄今为止仍无权威的参考物质,市场上多数试剂盒仍使用自制的以质粒为基础的标准品,适宜的第三方质控品也不易得到,这为EBVDNA测定的标准化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试验,尤其是多中心试验未将EBVDNA作为入组标准,不同中心检测的EBVDNA参考值不一致,会造成较大的偏移,影响试验的结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鼻咽癌试验都没有加入EBVDNA,一些单中心的研究是有将其作为入组标准的。另外令人振奋的一点是,由美国研究者们牵头的HeadNeck试验尝试了EBVDNA的标准化,这是一个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我们中心也参与了其中,根据他们的要求对EBVDNA进行了相应的标准化流程,日后随着该流程的普及,我相信国内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心可以做到EBVDNA的标准化,从而日后的鼻咽癌多中心试验可以常规将其纳入其中。
肿瘤时间:您如何看待放疗在初诊转移鼻咽癌中的价值?马骏教授:局部治疗常用于转移性疾病,旨在减少原发肿瘤负担、缓解症状或延缓转移。有研究显示,加强局部治疗可延长初治转移性肿瘤的OS,两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也证实了高剂量放疗能为转移病灶(COMET研究)或原发肿瘤(STAMPEDE研究)带来OS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COMET研究中,只纳入了全身治疗后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而STAMPEDE研究中,只在低容量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观察到局部放疗的获益,这两项研究并不包括鼻咽癌患者。
几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与单独系统治疗相比,放疗联合系统治疗可使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2年OS率从17%提高至25%。但这几项研究是回顾性研究。
我们中心的陈明远教授于去年在JAMAONCOLOGY上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局部放疗用于对氟尿嘧啶+顺铂姑息化疗产生CR或PR的转移性鼻咽癌原发肿瘤和淋巴结区域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显示,高剂量IMRT用于最初对化疗敏感的原发和淋巴结区域肿瘤时,可带来明显OS获益,而且患者的无瘤生存也同样得到改善。
总体上,目前的证据支持放疗+化疗可作为化疗敏感的新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新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肿瘤时间:您如何看待局部复发鼻咽癌的再程放疗?马骏教授:随着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为代表的精确治疗应用于临床,原发鼻咽癌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提升,5年总生存率可达80%以上,这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可谓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绩,这也是我国几代临床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成果。
目前,仍有10%左右的患者出现鼻咽或颈部的局部复发,复发后的再治疗仍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除少数早期复发病例可以选择手术外,大多数局部复发鼻咽癌需接受再程放疗以期望达到治愈目的。鼻咽癌再程放疗一方面能获得较好的肿瘤控制,另一方面又因为不可避免的放疗后遗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严重放疗*性甚至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筛选合适的患者进行再程放疗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中心韩非教授与新加坡MelvinChua既往有一项研究发现,在复发鼻咽癌中,患者的年龄、肿瘤体积、复发T分期、首程放疗的*性、再程放疗的剂量可作为预测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对5个独立预后因素的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低危组的患者建议行挽救性的再程放疗;高危组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是否可接受手术或需要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需要开展更强有力临床试验来阐明。
肿瘤时间:您的辅助卡培他滨临床试验中,诱导化疗方案有多种,有些病人甚至没有接受诱导化疗,而您之前的两个临床试验(TPF和GP)均已证实了诱导化疗的作用,那您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出发才进行这样的设计?马骏教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的试验是在年底启动的,当时我们TPF试验刚发表没多久,GP试验刚结束入组患者,诱导化疗尚未成为标准的治疗模式,使用尚未普及。
同时,哪一些病人能从诱导化疗中获益仍未确定,哪怕同样是IV期的患者,有一些患者肿瘤负荷其实属于偏小的,又或者高转移风险的因素比较少,这些病人可能从诱导化疗中获益较少。最后,哪怕到了今天,依然缺乏头对头试验比较不同的诱导化疗方案,因此何种诱导化疗方案最优仍尚未有定论,GP,TPF,以及TP都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方案。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当时在设计该试验时不对诱导化疗的使用做强制规定,让各个中心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临床实践来决定是否使用诱导化疗。事实上,最后我们依然有接近80%的患者使用了诱导化疗,这个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世界的数据,使得我们的试验结论更有利于在真正的临床实践中应用。
CSCO期间,丁香园策划了「大咖时间」、「图说CSCO」、「观点碰撞」等系列专栏,共享肿瘤前沿资讯,同时参与互动活动还能领取丰厚奖品!更多内容扫描上方